小学中年段“读写结合”实践初探

2018-02-22 06:11:08朱巧林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

朱巧林

(江苏省涟水县南门小学 江苏 涟水 223400)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三、四年级属于第二阶段,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中间段。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学中正式提出了“习作”这一概念,是建立在一、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的。对“习作”而言,小学三、四年级是起步阶段,也是过渡阶段,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读写结合角度入手,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寻求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更好地指导学生走进习作的世界。

1 得题于阅读:重选材

对于刚刚进入习作阶段的学生,重点要先解决两大问题,即“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就是习作的内容,也就是选材。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而言,选材是一个难点,有的觉得无话可写,硬挤出几段文字;有的不分重点一股脑都写进文章里;有的是该写的没有写,不相干的内容写了一大堆。

在小学中年段的阅读教材中,几乎每一篇文本都可以成为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范本。写景的、写人的、写事的、想象的、纪实的……呈现由易到难的坡度,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老师能够关注到阅读教材重选材方面的规律与特点,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就能很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难题。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三篇课文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是写景的文章。在教学完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这三篇课文在选材方面的共同点:一是围绕所写景物确定好几方面的内容来体现景物的特点,二是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具体地表现景物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写《小区里的树》:

师:孩子们,你们居住的小区里有树吗?(有)

师:你们小区里的树有什么特点呢?

生:小区里有许多树;小区里的树很绿;小区里的香樟树特别多……

师:看来,大家小区里的树都很多,绿意盎然呀。想想,你该写些什么表现出树多?

生:我要回去数一数,写一写有多少棵树;我要写树的品种很多;我要写小区路边有树,花坛里有树……

师:小区里的树绿意盎然,该怎么表现呢?

生:可以写树叶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写树叶很多,我数也数不清;可以写爷爷奶奶在树阴下下棋、锻炼……

师:你们可真聪明!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区里会有这么多、这么绿的树吗?

生:让小区更漂亮;让小区环境更好;为小区里的人们送来新鲜的空气,让人们生活更健康……

师:是啊,这么多这么绿的树,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送来健康呢。你们会写小区里的树了吗?

2 得言于阅读:重积累

“怎么写”是习作教学的核心问题,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准确用词、适用修辞、谋篇布局等。《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习作要求中这样阐述:“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而这一阶段的阅读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联系起来我们发现,“积累”是关键词,有了阅读的积累,就有了习作的运用。

3 得法于阅读:重迁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会灵活运用阅读中积累到的词句,更要教会他们写作的方法。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相应的习作目标是这样的:“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由此可见,阅读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完全可以迁移到习作中。

比如: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中有一段写作者与小红车主人打电话的内容,这是一段没有提示语的对话,是非常好的指导学生写对话的契机。因此在教学完后,笔者给学生创设了到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仿写对话。在仿写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适用逗号、句号、引号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设计了让学生加上合适的提示语,指导学生会用冒号。就是这样的迁移练习,学生学会了写好对话,也解决了写对话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难点。

当然,阅读中能够迁移到习作中的内容还有很多。中年段的课文结构最典型的就是总分结构,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这些都是本学段阅读向习作迁移的重点。比如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文在让学生体会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结构以及云雾的特点后,笔者又作了如下教学安排:

师: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你发现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用上了“那些()的云雾,就像是();那些()的云雾,又像是()”的句式。

生:后面一句用的是“云雾(),它是();云雾(),它又是()。”的句式。

师:是啊,同样是描写云雾的姿态,同样是运用了比喻手法,作者却用了不同的句式,不同的比喻词“像”和“是”,读起来既有节奏感,又不重复,在语言表达上给我们一种美感。让我们也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出示: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那些()的白云,就像是();那些()的白云,又像是()。白云(),它是();白云(),它又是()。

请看学生的回答: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那些聚拢在一起的白云,就像是香甜的棉花糖;那些分散开来的白云,又像是点缀的小花。白云随风轻舞,它是漫步的羊群;白云静止不动,它又是呆立的玉兔。

通过这样的一点拨,一训练,学生初步学会了总分结构,会用上比喻手法,还会运用句式使语句更具表现力。相信如果多一点这样的迁移,学生就不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写了”。

4 得意于阅读:重体验

对于中年段的孩子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已经逐渐走进了习作。但是考虑到与高年段的衔接,我们还应该渗透“为什么写”的指导,初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方面的特点。我把这方面的训练定位在“体验”上,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感悟,调动他们的感官体验,旨在形象地带领孩子们触摸到文章的“意”。

学生的习作教学,单靠教材中的“习作”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处理好阅读与习作的关系,找准“读写结合”点,相信一定能够事半功倍,让学生爱上写作。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注重读写结合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37:25
谈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4:08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3:20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5:04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9:54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