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例谈

2018-02-18 01:29周越
关键词:阿Q读写结合意识

周越

摘 要:阅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思维的外显,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让读写训练相互渗透,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能力意识和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62-1

在传统语文教学体系中,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教学理念发展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我们现在所说的“读写结合”,主要是将读的过程与写的训练综合起来,强化学生在读写活动中的自主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能力意识和问题意识。

一、以读促写:阅读是知识的积累,写作的基础

对学生的“读”,必须要有广度与深度的双重要求。既要有相当量的积累,又要有思维的活动,有对“读”的思考。只有这样的“读”才是有效的读,才是能够促进“写”发展的“读”。

1.守好教材主战场,培養文字感知力。

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节选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很好的阅读资源。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等方式品味作品,辅以教师的精讲,可以很好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而唤起自己的心灵共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时笔不离手的习惯,在读书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情之所至,笔之所动;感之所切,笔之所涌。养成这样的读写习惯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能提升,写作能力自然也能加强了。

2.善用传统教材,积淀文化素养。

传统语文教育阶段流传至今的教材很多,除四书五经之外,还有许多的蒙学读物,涵盖伦理、历史、诗歌、名物常识、语文工具等诸多方面,还有数量众多的文选读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多读这些作品并加以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3.开设阅读指导课程,为写作积累素材。

除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和读本中也收录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督促他们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做能够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文笔优美,见解独到。

二、以写促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思维的深入

读写结合,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思考并写作,也是要我们将写作的训练放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将写作教学科学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

1.预设性写作。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以“如果让我写作此文”启发学生大胆设想,积极预测,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蓝图”进入课文作者创造的文章空间。这极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读”为“主动读”,化单一的“读”为综合的“读写”。如在教学欧·亨利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一文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为流浪汉苏比实现进监狱出谋划策,并就小说“意外”的结局另辟“合理”蹊径。通过训练,学生对小说创作跃跃欲试,一试身手。如有的学生给小说这样结尾的:苏比在热闹的圣诞夜被冻死——这显然是受鲁迅的小说《祝福》结尾的影响。

2.续写性写作。

对于具有“戏剧性”的文章,如小说、戏剧等,教师可诱导学生发挥想象,合理演绎,顺“势”(原文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续写。如学完莫泊桑小说《项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续写:“请你根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试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续写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后的情形。要求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富有创意又忠于原作。”这种续写,既是对作品主旨、风格的把握和求索,也是对作品别开生面的二次创作,这突破了读写的界限,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在二次创作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3.体验性写作。

胡适的散文《我的母亲》之所以令人感动,其魅力在于朴素而真挚的感情抒写。读这样的文章,探究文法已是多余,重要的是感受,是体验。课文分析完,一道由读而写的写作训练题信手拈来——“我身上有母亲的”。学生结合阅读感受与自身体验,往往能流露真情,写出佳作。写作完成再读文本,又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这种体验性的写作也告诉学生,生活才是最真实,最打动人心的作文素材,

4.生成性写作。

如果说体验性读写是以生活参悟文章,那么生成性读写则是因文章触发感慨。《阿Q正传》中阿Q是否“断子绝孙”了?现实中有没有阿Q的子孙?问题一提出,学生随即展开讨论。以此展开写作训练,即是对阅读教学的生成。如有学生写:“阿Q就在我们身边,你我何尝不是阿Q的子孙?”这种训练是对学生思维的深入拓展,价值远远大于写作本身。

5.探究性写作。

探究性写作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讲读苏洵的《六国论》,可将苏轼、苏辙及李桢的同题文章,甚至可以把贾谊的《过秦论》放到一起阅读。读完之后,让学生也尝试写作一篇《六国论》,让他们在吸收借鉴前人观点的基础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论据。这样的写作训练虽然难度较大,但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种极大的锻炼,而这种能力恰恰是阅读中需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都至关重要,密不可分。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学中将读与写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读写习惯。随着读写结合方法的采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会逐渐走向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

[2]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黄纲.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32).

[4]陈明明.高中语文读写结合问题探究.语文天地,2012(07).

[5]黄蔚玲.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广西教育,2013(32).

猜你喜欢
阿Q读写结合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阿Q和老A
“阿Q断子绝孙”考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