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金针菇新品种‘川金33’的选育和栽培应用
王 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金针菇川金33是以早熟白色金针菇和晚熟白色金针菇为亲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适宜设施栽培,子实体为白色,菌盖大、不易开伞,菌柄粗壮、干、硬、基部不粘连,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适宜鲜品销售和产品加工。
白色金针菇;新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金针菇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栽培品种分为黄色和白色两大类,栽培模式分为农业栽培、设施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需要相适应的品种;为了选育适宜设施模式的白色金针菇品种,开展了金针菇育种研究。以早熟白色金针菇菌株F363和晚熟白色金针菇菌株FNK1302为亲本,通过双单杂交选育出新品种川金33。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菌字2016 008),已进行大面积示范应用。
子实体菌盖白色、半球形、厚、不易开伞,菌盖直径0.45~0.94 cm,菌盖高度0.43~0.60 cm;菌柄白色,菌柄长度24.5~27.8 cm,直径0.25~0.36 cm,中等粗壮、硬挺,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图1)。菌丝体生长温度5~30 ℃,最适25 ℃;原基形成温度5~15 ℃,最适14~17 ℃;子实体生长温度5~18 ℃,最适5~7 ℃。适宜的培养基含水量为65%~67%,pH 6~7,菌丝体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前期需要的光照强度为50~100 lx,环境CO2浓度控制在6 000 mg/kg以下。
图1 川金33
棉籽壳(或玉米芯)69%、米糠20%、麸皮10%、石灰1%,含水量65%。
装袋用塑料袋规格为21~22×33~35(cm)的折角袋装培养料,在袋口上套上塑料环,用塑料薄膜封口,经常压或高压灭菌后,料袋内温度下降到25 ℃以下时接入菌种,接种后用纸封口。
接种后移到培养室内培养,培养温度20~22 ℃,空气相对湿度65%~80%,遮光,通风良好。
菌丝体生长满袋后,去除封口纸,挖取袋口表层菌种,温度控制15~17 ℃,光照强度50~100 lx,空气相对湿度90%~95%;子实体生长到3~4 cm长时,在子实体上套上塑料筒,规格为20×33(cm),塑料筒口用橡筋环扎口、并留直径为2~3 cm的孔,温度控制5~7 ℃,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下。子实体长度达到15~17 cm时采收。
S646
A
2095-0934(2017)05-038-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20)
王 波(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E-mail:450429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