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

2018-02-06 05:28顾婧
学子·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谈迁厄运教者

顾婧

宋代禅宗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后世认为,这三种境界也同样印证了由青涩到成熟,直至圆融通透的人生。笔者认为,三重境界不仅印证了人生,还印证了小语阅读教学。简而言之,小语教学的过程便是教学生将书读“厚”再读“薄”的过程。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在预习或初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在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了重点字词(如“厄运”“信念”

等关键词)的音形义后,往往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文本的全部。然而,这些理解是比较肤浅的,仅仅停留在了字词层面,及文本的表象上。谈迁的遭遇究竟有多么不幸,他的信念又坚定到何种程度?这对学生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因为浅近的人生阅历,束缚了他们深入文本的脚步,在面对谈迁非同常人的灾难时,他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当代文本理论认为,解读是文本与读者的反应交流过程,是对文本的建构。将文本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为鲜活的生命。更重要的是通过读者的体验、理解和建构,显现文本意义,在文本意义和情感的领悟中,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然而,要让尚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的小学生来建构文本,显然不太现实。这时教师的智慧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谈迁所遭遇的“厄运”以及“信念”的坚定,教者抓重点段落,运用多种形式,发掘隐藏在字词背后的内在含义,从而引导学生把文章“读厚”,实现了对文本的建构。

片断一: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国榷》。”是文中较关键的一句话,4个数字意蕴深远。下面仅摘取“6次修改、400多万字”2个数字的教学片段,展示教者如何实现文本的建构。

师:平时你们的作文会修改几次?生答。

师:较勤奋的同学最多修改2-3次,修改的是三四百字的内容。而谈迁却把400多万字的著作修改了6次。用朗读呈现你的感受吧。

师:《学生新华字典》有66万字,要达到400多万字,需要6本甚至更多本字典累加起来。对此,你有何感受?生答。

赏析:教者将常见的事物、学生的旧有经验与文本作类比,拉近了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谈迁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生硬含糊的数字也变得深刻隽永。对4个数字力透纸背的挖掘,形象展示了谈迁为《国榷》所注入的满腔热血,以及所付出的宝贵青春。在如此厚重的铺垫后,当学到《国榷》被偷时,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失去,对谈迁的打击之大,感受到愿望瞬间幻灭的痛苦。此时,他们才能彻底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厄运”。

这时来学习下文的“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已不再困难。因为他们早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置换成了谈迁,感受到了那痛彻心扉的内心挣扎,与人物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接着,比较谈迁与常人面对厄运时的不同做法。在鲜明的对比中,谈迁坚不可摧的信念跃然纸上。

教学进行至此,紧接而来对“信念”一词的挖掘已经水到渠成。课文第3自然段很大篇幅都涉及“信念”这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教者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挖掘文本,训练句式发挥丰富想象,由此深入地触摸谈迁的内心。在学生描述心中的一幅幅感人画面时,谈迁那坚不可摧的信念被领会到一个怎样的厚度,则一目了然。

片断二:

教者问:“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亲自考察?”生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在风沙中奔波?”生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又是什么支撑着这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赏析:在一浪高過一浪的一咏三叹中,学生们心潮起伏,他们仿佛穿越历史回到了那个年代,眼前呈现出谈迁与厄运抗争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对“信念”一词的丰富内涵,以及对谈迁精神品质的感悟不断增强对文本的解读与第一重境界相比,已发生了质的飞跃。此时的谈迁不再平面模糊,反之是立体清晰、有血有肉,闪耀着崇高的光辉。这就是对文本的建构达到了厚实的程度,就是把文章“读厚”的丰硕收获。

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进入这一阶段,学生对内涵的感悟更为全面深广,文本在他们眼里还原了本真。通过分析归纳,提炼出核心思想或写作方法后,将所得累积成扎实的文学素养、丰富的人生经验,内化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并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能达到这样状态的,就是把文章给“读薄”了。

教学接近尾声,谈迁的精神已扎根于学生们的心灵。此时,教学跳出文本延伸至课外,他问:“从古至今,横贯中西,凡能成就大业者,都有一份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由此,你还想到了谁?”话题自然地引至各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于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再次在他们的心底荡涤起涟漪。最后,学生们都谈到了收获。回归到人物,影射到自身,发出了“遇到困难,不放弃”我们也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等的深刻感悟此时山水的境界自然又高了一层,将文本“读薄”的第三重境界已经圆满达成。

读厚是抓住文本实质,融会贯通的过程,读薄是将所得不断内化,学以致用的过程。教者智慧的点拨,学生对文本不断深入的建构,最终得到的是精神品质的传承、生存智慧的丰富,以及人生境界的提升。文本中有精神,山水中也有人性的光辉,只有对教材坚持不懈地深入研读,文本与感悟才能相濡以沫,教者才能自如地游走于阅读教学的山水间,让三重境界得以淋漓尽致地彰显。

猜你喜欢
谈迁厄运教者
Fortune Cookies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吾手尚在
吾手尚在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