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方式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实现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化,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必须自己阅读,自己领悟,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探寻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之门径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平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收获。
一、注重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预习是“五步学习法”中的第一步,学生通过预习既可以扫清言语上的障碍,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既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初有所言、有所思、有所悟,真正享受成功后的快乐。正如古人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一般可以从预习中、听讲中和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完全处于独立状态,作为任课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层次性比较强,离不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一個问题没有弄明白之前,假如再去探索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各有所获,学习积极性稳步提高。
二、借助美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让学生达到美读的境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应从转化入手,即:把文本无声的文字转化有声的语言,把作者静止的情感转化为真情实感。美读,既是学生进入文本的钥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学生只有美读,才能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临场情景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因此,美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是整体感知作品的主要方式。例如,在学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眼一一“乐园”,然后提出问题:①为什么“百草园”成为“我”幸福的“乐园”?②文中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和景物描写等三个片段,到底如何朗读更能发挥效果?话音刚落,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在脑海里把文本中的景、物、人、事转化为闻到、尝到、看到、听到、感觉到的真人真情实境之中,从而让他们的心中更加留恋“乐园”;同时,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无穷乐趣。再如,我在执教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时,先开门见山地提出疑问:就作品所描写的情景而言,作者为什么不用显得更凄切的标题——《送别》?从全文的内容来看,作者为什么不选用通俗朴实题目——《回忆我的父亲》?接着,要求学生围绕上述问题一边朗读,一边仔细揣摩文章的内容,逐步感知作者命题的独具匠心和不可更改的理由。而描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过程可谓栩栩如生,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逐步领悟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最后,我点拨道:“蹒跚”一词体现了“父亲”走路的不便;从月台往下时用“探”、“攀”和“缩”三个精彩的字描摹,更加体现了他当时爬的艰难。在诵读时由于抓住了重点词句的品位,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语意,感知语言的情味,自主学习兴趣倍增。上述两个教学案例进一步说明:学生只有通过美读,才能真正体验作者的情感,才能享受自主学习的无穷乐趣。
三、借助想象,拓宽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古今中外,不管什么文体的著名作家,他们往往精妙构思赢得读者膜拜,使读者拥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瞄准这些空白启迪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新思维活动。诸如我在执教《卖炭翁》一文,就安排学生以《卖炭归来》为题进行续写,进一步丰富故事情节,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精心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假如不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巧,就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文体特点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其实,不管什么文体都有其自身特点,而各种文体学习的重难点是各不相同的。诸如针对“散文”题材,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形散”,即:怎样把不同内容的题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同时,深层次体会范文是如何体现“神不散”的,进一步理解散文中相关重点句的含义和“神”的内涵;鉴赏议论文主要把握作品的论证过程和中心论点;“寓言”类文体主要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本的寓意。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勾画、圈点和批注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或者围绕单元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指导。
云无常形,教无定法,贵在有效。我们只有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驾驭想象之舟在文学的海洋里顶风破浪的前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宏伟蓝图。
学子·上半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