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杰
摘要: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性。在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都会用到数学,数学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等理学类学科,从中小学阶段开始我们从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数学公式、解题技巧,可认为是一些“基础知识”,而随着所学的数学知识难度一步一步的提升,逐渐越过“基础知识”的阶段开始更深入的学习。本文从学数学的动力以及如何可行的培养数学能力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学习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的培养;正确的认知;效率的提升
一、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为什么需要学习数学
其实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开始,在老师的教学方面,教师们过于重视题目的讲解(如何“教”),而忽视了怎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这个阶段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很难从中搞懂数学的应用,从而导致学生经常会产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等这一类的想法。就像韩寒曾经说的那样,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数学估计到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够用了。然而在之后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可以塑造我们一种理性的、条理的、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的,在我们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时,都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中的数学学习可以说是为之后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着坚实的基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赋予了我们慎密的思考、不同的思想等,其实学习数学过程中给我们很多方面都带来了影响,只是我们很少去追究這个“源头”,所以常常忽视掉它罢了。
(二)足够的动力
不管是学习什么,只有积极的去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也不例外。只要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回探索、去实践、去发展。在长时间学习生活中可以体会到,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例如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那么数学素养会得到较快提高。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从转变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着手,从而主动的学习。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发现,当你去学习一项陌生的技能以及一类新的知识的时候,如果保持着一颗坚定且有着能学好的心态去学习,那么最后的结果都是出乎意料。其实学生们不是学不好,而是在学习数学的一开始往往就对自身失去的信心,所以在最初学习时就应调整好自身最佳的状态进行学习。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又怎么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那么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个人自主学习比“拉帮结派”的一起学习效率更高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先把其他科目的课本、作业或资料整齐地放在一旁,使桌面保持整洁,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有一个更佳的学习环境及心情。
二、如何学习
(一)适量做题
不难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为了提高数学成绩都在疯狂的做题,做题本没有错,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真正要做到的却是“少而精”。就比方做了十道题但是并没有弄懂并且仔细的去理解去思考这些题目,那么这样的做题效果是没有用的。反之,去认真的思考剖析一道数学题,并且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这道题直到彻底弄懂,这才是有效的做题方式。学习数学的正确方式并不是做更多的题,而是读懂了其中的思想并将其掌握。而一道题目中往往并不只有一个知识点,如果可以将其中的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那么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将会变得较为轻松。
(二)知其根源
不仅仅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想更深入的去学习或学习中变得更容易理解,便可先从其根源入手。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例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微积分之前,可以去了解微积分的产生阶段,到其发展历程、其中有关联得以及伟大的数学家们等。在学习微积分之前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让自身增加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会对将要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最初的了解,这个最初的了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不能小觑的基础,也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变得不那么枯燥。
(三)拓展学习
更深层次的,在学习之后去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目前我们所在教科书上看到的东西往往些许死板,那么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下,可以阅读其他与该知识有关的书帮助学习。当了解到一个东西在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时,就会对它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从中可以体会到它的奥妙,或者其中会延伸到不止只有数学这个领域的东西,不只数学,所学的很多东西只要去探索,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要局限与眼前所学的一点,此时才能切身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总结
在学习一项新知识之前,应该有着足够的信心,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循循渐进的,追其根本,揣摩其中的思想并有所方法,方可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王余征.《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学术期刊《怎样提高学习效率》2012年24期;
[2]鲍留兄.《浅谈学习方法》 学术期刊 《民风(科学教育)》 2012年8期;
[3]许瑞利.《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策略》 学术期刊 《民风(科学教育)》 2012年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