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形式”桎梏

2018-01-30 01:03骆宁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形式教学设计

骆宁

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没有形式和模式限制的,是师生共同徜徉的自由的语文精神世界。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往往难免落入形式的窠臼。以《少年王冕》听课和上课为例,从凸显形式到忽略形式再到破除形式,体现了对形式的思考和探索。在记住课堂上的形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形式背后的思索,这才是呈现形式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形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B-0067-03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老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

一直期待的语文课堂是没有多少形式和模式限制的,是师生共同徜徉的自由的语文精神世界。虽然我知道这种理想在相当长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甚至可能永远都是理想,但是一直在追寻现实中可实现的“理想化课堂”。可是听了很多课,越听形式越多。自己去上,也因水平经验不足,不免时常落入“形式陷阱”。究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呈现?我们可以摆脱形式的影响吗?以《少年王冕》听课和上课为例,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

一、凸显“形式”,明明白白地教语文

曾经在市教研活动中听到了一节体现“板块”思想的课——《少年王冕》,上课老师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分成了三个板块:“复习巩固旧知”“体会王冕形象”“感悟湖畔美景”。一堂课下来,给听者的感觉就是干净利落,目标清晰而有效。这样的课堂模式,是有些接近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的。

板块教学认为教学是有形式的,且可以外化。我们把教学流程分了板块,这种形式追求的是简洁和高效,师生在课堂上目标都很清晰,内容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选择,设问因为板块的精简而显得更加有效。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形式,我个人以为这种形式不错。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板块教学之中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其中最有含金量的應该是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不是新词,曾经一段时间内很“热”。作为一种理念的载体,时常在各种层面的公开课中闪现,用了这种学习方式,就能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变讲堂为学堂”的思想了。从听的《少年王冕》课上,我感受到教师不是为用而用的。从学生的状态看,他们熟练的合作交流、发言展示,效果很不错,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了更多的思维和表达的机会,值得赞赏。

内外兼修的课堂,“形式”是有气质的。形式的背后是教者的考量,是教者的理念。有了这样的支撑,有形亦无形,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了。

二、忽略“形式”,踏踏实实地教语文

自己备《少年王冕》这一课的时候,在课时选择上斟酌了一下,选择了第一课时。原因如下:

不少公开课的开场白都是这样的表达模式:复习生字词,教师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xx课。然后把一篇课文的最精彩部分展示出来,换种说法,即选择最能出彩的部分展示给听课老师听。往回推一下,一个问题自然产生:请问你第一课时上了什么?难道只有读课文和学习生字词?显然经不起这样的推敲,大家关心的可能只是这节课上老师的表现,却常常忽视平时挂在嘴边的效率。

在展示时选择第二课时的模式,这种“形式”缺乏智慧。选择第一课时,就是想打破课时的划分的固有思想,第二课时一定精彩,常态展示未必不精彩。

语文公开课教学需要精彩新颖的设计,需要智慧的生成处理,需要精彩的学生发言,需要完满激情的按时收官,但是,公开课也需要扎实有效的教学。有时候选择了第一课时,就意味着自我抛弃了一些能够预见的热闹和精彩。但是,反思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为学生所得,平实的课堂也是必须要的。本课的生字词教学,我紧扣习得辨析多音字的方法,即从字的意义角度着手,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练习,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种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切实困难,应对考试中常见的问题。都说用教材教语文,那么这个知识点便是“用教材”的要点所在,不可绕行,必须直面,即使为此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也在所不惜,因为课终究是上给学生的,学生的“得”不可忽视。

第一课时应该上什么?曾经一度是我们市、区的教研主题。学习过很多相关课例,有主张一课时上完的,有主张扎实有效地读文习字、书不读好不开讲的,但是,无论在什么潮流下,冷静的思考都是必要的。第一课时上什么,应该统筹考虑、因材施教,“材”自然指的是教材和学情。《少年王冕》总体看来有两块重点内容:王冕的人物形象和荷花池的美丽景色。第一课时上完不现实,第一课时不涉及效率太低。出于这样的考虑,加上本课的生字词有不少多音字,有相当的难度,故而将内容划定为生字词教学(重在方法)和感知王冕的人物形象上。同时在第一课时渗透《儒林外史》,补充相关的章节阅读。结束时再补充荷花池一段的原著片段,作为课后阅读,就将教学延伸到了第二课时,安排清晰、合理、有效。将课文铺开,依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每个课时要做什么,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应该是第一课时上什么的最重要依据。

三、破除“形式”,大大方方地教语文

《少年王冕》的背后是《儒林外史》,这本小说孩子们接触不多,会主观地给它贴上“文言”“难读”的标签。事实上,如果没有引导,小学生确实难以感兴趣。要不要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读一读?要不要去挑战一下?备课的时候一直很纠结。纠结的原因是什么?小学的阶段安排这样的内容合适吗?课堂上会尴尬吗?这符合一般原则吗?安心上完课文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举棋不定的时候,翻开课标,关于古诗文阅读,要求如下。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四学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小学高年段必须要接触古诗文的阅读,为初小衔接,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所以,高年级的课外阅读需要汲取古典文学的营养,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做的事。这个重要的阅读窗口必须要在这个年龄段打开。第一,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第二,也挺有意思,你需要去做。他们能看到什么,懂得什么,是否喜欢,能否坚持,可能因现实情况,语文老师无法完全左右,但是我们必须做一个引导人,这是责任。至于课堂的“形式”,还有什么不可以“破”的呢?endprint

因此,這堂课的结尾3分钟,我们就眼见为实,看一看原文,现场读一读,有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一读便懂,拉近了和原著的距离,激发了阅读原文的兴趣,丰满了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认识,简单的教学安排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课外阅读的引导方法有时候并不需要大声的吆喝,这样的安排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是大方得体的。

关于教学,有句老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因地制宜。而限制教师课堂教学的往往并不是方法的选择,而是受到固有教学形式的约束。我们在一堂堂公开课上,看到了一个个教学范式,它们深深影响着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认知。改变在发生,积习也在养成。范例的作用从来都是双面的,记住课堂上的形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形式背后的思索,这才是呈现形式的精髓所在。

责任编辑:赵赟

Analysis of Reading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 Case Study

LUO Ning

(Nanjing Wulaocun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08, China)

Abstract: Idea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not be restricted by forms and models but a world of free Chinese spiri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However, the actual classroom teaching is hard to avoid being confined to forms. Taking the lesson of Young Wang Mian as an example, the lesson was dealt with from highlighting forms to ignoring forms then to breaking forms, embodying reflection on and exploration of forms. The essence of presenting forms resides in focusing on thinking behind forms as well as keeping in mind classroom forms.

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teaching form; teaching design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形式教学设计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