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域下课堂代币制管理探析

2018-01-30 01:01程香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

程香

摘要:代币制管理常见于小学课堂,它通过实际的奖励刺激,强化老师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站在教师立场,其调控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换个角度,也有可能人为地将学生分级,而这并不是代币制管理的初衷。代币制作为一种管理形式,追求的是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应该淡化形式,从而真正实现激励导向。

关键词:代币制管理;儿童视域;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B-0064-03

因为笔者要在区活动中开设一节公开课,所以在校内磨课时借了一个班级试教。为了达到理想的试教效果,特意提前一节课与学生交流。也许因为陌生,更可能是形象亲民、气氛和谐,孩子们把平时想问又不敢問的问题一股脑儿提了出来,比如“课堂上老师为什么总是喜欢用加分、贴星的方式评价我们,这也太‘残忍了?”“为什么每到公开课的时候,老师眼里就只会盯着那几个学生?”“有时我的方法明明非常好,老师为什么不理睬呢?”……天真、直白的问题让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尤其第一个问题,原本我还打算采用给优秀小组贴“笑脸”的方式调动积极性呢,原本以为有激励就会有动力,原本以为孩子们会在竞争的氛围中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原来其中还有更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一、倾听中辨明方向

“加分”“贴星”等管理形式在心理学中被统称为“代币制”,它是基于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意图通过实际的奖励刺激来强化老师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站在教师立场,其调控效果往往立竿见影,所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运用很广泛。运用过程中,教师们也会反思其不妥之处,一般会从功利性角度予以评判,认为在其调控下的课堂,竞争虽然激烈,学习却容易浮于表面;气氛虽然热闹,学科思想缺失,却很少有更深入的思考。

学生的问题虽然有点过激,细细想来,也并非毫无道理。原是平等的孩子,非要因某种差异,众目睽睽之下人为区分出好与不好,期待激发出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难道这就是小学教育要灌输给孩子们的思想?跳出认知范畴,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夜深人静时,把自己零星的感触发于QQ空间,未曾想一封电子邮件给了我更多触动。

××老师,刚刚在空间里看见了一篇您写的文章,其中提了一个让我很感兴趣的问题,不知您有没有兴趣听一个早已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聊聊自己的看法。

说真的,已不太记得小学课堂什么样了,但在我印象里好像并没有人对加分这种方式表示过反对,也从没想过加分有什么不好。课堂学习有加扣分、做眼保健操有加扣分、作业完成及时与否有加扣分……老师偏爱这种做法,我们就得去服从、去习惯,从不问为什么。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同学们会为了不扣分而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是小学生有时把分看得很重,他们会认为得分高的就是“人上人”,得分低的就是“差学生”。原本不过是希望激励他们,却让他们有了太重的功利得失之心。这种管理形式并没有错,错的是孩子们的看法。老师可以试着去改变他们的看法,告诉他们分数仅仅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真正重要的是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淀与成长。一旦明白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就不会去在意那些形式上的分数。

代币制不仅频繁运用于课堂教学,校园各方面管理都可见其踪影。正如这位学生所述,代币制管理形式对于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反感的源头并不在于代币制本身,而在于运用代币制的人。合理运用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积极引导。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忽略功利得失之心,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才能使这种管理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许经历过了才能辨明是非,我把这封来信也贴在空间,寄希望于过来人的现身说法能给现在的孩子更多启示。没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天后一位已经跨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信谈了自己的看法,节选如下:

什么时候加分和贴星变成了分级方式了呢?这样做的初衷只是老师对于课堂表现出色孩子的奖励。分级是歧视的,奖励却是平等的,何时在孩子们心里平等悄悄变成了不平等呢?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任课老师的某些行为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公;二是孩子自我的不充实,希望得到重视,却不在学业上投入百分百精力提升自己,或者投入精力不能收获明显成效而放弃。学校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可再美好的地方也有竞争,想得到重视,就要让自己的手伸得比别人高,就要让自己的回答比别人的更出色,就要让自己的学识比别人更丰富……希望外界给你最好,就需要自己同样好,才有资格配得上这份美好。

同样一句话,用不同口吻表达会给人带来不同感受。同样一种管理形式,为什么有的学生体会到的是欢欣鼓舞,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歧视、偏见,这当然与学生个体性格与心理有关。孩子说的没错,只要生存就离不开竞争,教师所要做的不是陪着学生一起怨天尤人,不是发现弊端就直接舍弃,而是思考怎样才能发挥管理形式的正面价值,引导学生横向和同学比时,不忘了纵向和自己比,观察自己的变化,享受自己的成功。

二、操作中探究实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管理形式都是为了促进学习主体更好地参与学习。代币制的实施能否淡化功利色彩,真正实现激励、导向作用,构建管理机制是前提,后续落实是基础,教师调控是关键。

任课教师新接手一个班级,师生之间必定会有一段磨合期,与其在试探中相熟,不如在规则中适应。开诚布公地商讨规则,日常学习中符合规则的加分、贴星,后续再给予奖励刺激,以期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形成好的习惯。

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年龄与学习特点,运用代币制管理时需注意实时性与延续性的统一、语言激励与感官刺激的结合。比如课堂上可以采取在黑板上贴五角星、画正字、贴笑脸等方式,每周累积得分,得分高者上班级“表扬榜”,学期结束与优秀学生评选挂钩。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学习,日常作业量明显增大,尤其到了下学期,复习课基本占了全部课型的一半,考试会成为常态。如果课堂仍限于“加分”“贴星”,效果一定不会长久。教师需要摸清学生的实际需要,采取更适合的强化方式,比如根据学生参与课堂交流、倾听、作业完成等情况,对学生个体或小组整体进行评分,结合评分结果,用免写作业或单元测试加分方式予以奖励。课堂中师生双方的即时性评价可以是评分的依据,更应该是约定俗成的评分规则。抽象的分数后面紧跟着实物刺激,分数累积后固定时间评比,学生获取的是教师精心制作并签字盖章的“免写单”与“积分卡”(如下图)。endprint

若作業太多,贴上“免写单”,再也无需编造糊弄老师的理由;若考试失利,贴上“积分卡”,卷面就会多出五分,而旁人看不出一丝痕迹。有了这些后续的保证措施,“免写单”与“积分卡”对于学生来说那是相当珍贵的东西,因为珍贵就更值得去努力争取。

当然,强化物的选择可以有多种,一朵小花、一颗糖果、一张证书乃至一次握手、一次联系方式的交换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

激励与唤醒永远都是代币制管理的精髓,可这种主客体界限分明的管理,就算规则再精细,强化物再珍贵,时间长了学生也终究会厌倦。很多时候别人的肯定会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不仅学生,教师也是如此。运用代币制管理时,教师若能主客体兼顾,主动融入其中,经常角色互换,必能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自以为精彩的讲解之后示意学生来点掌声,可以让学生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等等。“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曾经我就尝试过让班级学生给实习教师评课,学生的评语中既有鼓励的成分,又有中肯的建议,考虑周到,着实不容小觑。(见下表)

一个人管理一群人,单向管理很多时候都是费力又低效的。可一旦学生主体意识得到激发,自组织、多维度交叉的管理才能达成真正的高效。

三、反思中追寻境界

代币制管理是借助实物刺激,强化好的行为,勾起后续期待。与之相反,惩戒式管理是通过负强化减少不好行为的发生。《西游记》中,紧箍咒制约着天性顽劣的孙悟空,而悟空一旦成佛,金箍自然消失。其实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刺激久了都容易产生依赖,逐渐失去原有期待效果。课堂管理是否也能达到成“佛”的境界?无需任何制约,师生自由自觉?

曾经听过某知名特级教师的一节家常课,因为习惯,所以课堂真实、自然。先是抽签决定汇报的小组,“请大家跟我交流”“还有人和我交流吗?谢谢大家,有请××”“我来解释一下”……别小看学生的这些话语,正是因为智慧的不断碰撞,课堂才能持续网状流动。整节课没有教师精心组织的华美语言,没有任何预设的评价方式,有的只是自发响起的掌声。

课堂需要温度,但过分的喧嚣热闹会不利于学生对问题本源的思考。任何教学管理形式,其目的都在于调动学习者兴趣,也许初期学生会因为期待强化物参与学习,倘若学生已经沉浸其中,学习自然发生,任何外在的形式都只会成为教学的累赘。

责任编辑:赵赟

Token Program Classroom Administration in Childrens Perspective

CHENG Xiang

(Jiangning Kexueyuan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Token program administration is often used in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which reinforces teachers value judgments and guides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s through actual reward stimulation. Teachers think that its regulatory effect is immediate, yet others may think it is to stratify students on different levels, which is no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administration. Token program, as a form of administration, works on the role of stimulation and the guidance function, so it should weaken the role of forms to truly realize the goal of stimulation.

Key words: token program administration; childrens perspective; class administra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
独立学院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之策略
巧用心理学营造信息技术教学的好课堂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问题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