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网络文化建设

2018-01-29 18:26项蕾刘大勇
世纪桥 2017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文化内涵

项蕾+刘大勇

【摘 要】随着网络发展的不断加快,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西方国家不断发起网络战,因此,我国网络文化一方面需要警惕西方网络文化霸权的侵略性和危害性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快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还必须充分遵循文化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文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网络文化的内涵,对网络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并进一步对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网络文化建设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文化;内涵;特征;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2-0073-02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成为大众化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包括理论、实践和创新三个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地抓住了国家的時代特征,并将民族心理作为其传播的背景,因此能实现更好地宣传和普及。通过从理论、实践和创新三个方面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念,可以将其转化为多个无意识行为规范,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个体,并在实践工作中有效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马克思群众理念作为实践创新的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实践来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要求。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作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将马克思主义理念与实际生活经验有效地结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在现实生活检验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并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现实生活进行有效指导,使其走向正确的轨道。

二、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可以说是文化观念、文化活动和文化规则的复合体,主要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以虚拟的网络空间为发展土壤。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将网络硬件文化和软件文化都涵盖其中。从狭义方面来理解网络文化,可以将其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形态,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层面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信息技术和网络作为网络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对于当前网络文化来讲,信息技术作为其物质条件,在对网络文化进行具体分析时,还要基于文化的视野来考察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底蕴,以此来全面掌握网络文化的特征和内涵。

当前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了要应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战,迫切要求发展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并使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以此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其一,开放性与共享性。网络作为开放式的信息平台,人们用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基于文化视角来对网络进行阐述时,可以将网络看作是多样性文化传播、融合和发展的平台。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也有效地促进了互联网环境下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网络用户通过自由浏览可以平等获取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也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更好的凸显出来。

其二,交互性与流动性。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双向的信息交流互动,相较于传统的文化形态,信息交换具有双向性和多向性特点。在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网络用户不仅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积极参与到网络的互动交流中。

其三,虚拟性与现实性。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自由世界,可以生动地再现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图景。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仍源于人类现实社会,而且通过对超现实世界的想象与虚构,超越了人类现实社会,因此网络文化也具备了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特征。

其四,大众性与平等性。网络环境下,网络用户能够自由进出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具有相对平等的关系,能够在网络世界中享受到网络文化的优秀成果,并积极参与网络互动。每个网络用户享受网络文化时都不存在特权,这充分的体现出了网络文化的大众性和平等性。

其五,继承性与创新性。相较于任何以往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其他文化形态无法比拟的创新能力,而且这种创新具有持续性。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网络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性,并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当前西方一些国家利用网络文化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殖民,这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因此在当前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大力度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扎根。落实好网络实名制,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审查和预警机制,对流动的网络产品信息进行严格审查,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对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治理措施。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在对一个社会稳定性进行分析时,除了面对战争的威胁以外,更要重视来自于观念的侵入影响。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西方国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就使一些国家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向我国传播和渗透其意识形态,将一些不良信息和价值观通过网络进行大肆传播,给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观念带来了不良影响,诱发人们行为的失范,从而造成社会价值取向的紊乱。因此在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特别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和国外环境,在各种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更要充分的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网络社会中各种思潮,净化网络信息传播空间,保障我国网络文化能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文明和有序发展,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三)完善网络文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endprint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明确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以增强社会的发展的适应性。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文化部门要积极履行好网络文化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推动网络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针对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网络立法。当前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给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对具体的法律条文进行详细的阐述,加快推動网络立法的进程,全面提高网络立法工作的水平。同时还要将网络立法工作纳入到国家具体的法制建设框架中来,这样在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使网络文化在法律约束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是拓宽网络文化发展空间。当前大数据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并在各个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因此应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发展网络文化。可以通过增加对诸如“防火墙”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构筑网络信息过滤网站,自觉抵御各种破坏性信息对网络空间的入侵,以确保网络空间的清朗,有效地将优秀的网络文化传播至各个领域,实现网络文化发展空间的拓展,为网络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在打造网络文化环境的实际工作中,需要互联网企业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好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工作,对一些不良之风进行有效抑制,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也要充分的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非法行为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进一步加强对优化网络文化环境优化的宣传,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来充分的调动起广大网民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出广大网民的监督作用,加大对网络上非法行为和非法网站的查处力度,打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另外,还要加强网民网络自律意识,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及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从而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更好的维护好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

四、结束语

当前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在构建文化产业格局的大背景下,需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障我国网络文化能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文明和有序发展,打造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网络文化产业格局,并有效地保障网络的安全。通过构建强大的网络文化产业体系,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企业或是集团,使其发挥在引导舆论和繁荣文化市场方面的主导作用。在全球网络舆论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媛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 设[J].青年与社会,2014,(35).

[2]朱继东,刘光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网络文 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理论导刊,2012,(5).

[3]王晓琳.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消解与 应对[J].学理论(下),2012,(8).

[责任编辑:褚永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文化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