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峰+张玉荣
摘 要:“在互联网+”条件下,人们越来越受到社会化媒体的巨大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面临很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要充分正视这个现实,探索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引导发挥社会化媒体的积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新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145-02
当前,“互联网+”这一国家战略正在稳步推进,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面临着过去不曾有过的机遇。深入研究“互联网+”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化被动为主动,不断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路径,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人民大众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巨大作用,才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马克思主义就与世界工人运动,就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就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无产阶级和世界被压迫人民改变自身命运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革命的科学学说,它天然的是与人民大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说它事关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命运,还是说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命运事实上掌握在人民大众自己的手中,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都是必然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重要支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但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也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形象具体的实际实例,用寻常百姓的日常伦理,更生动、更深刻、更便于理解地普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强大的思想武器,它只有被广大群众接受和掌握,才能真正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如文化水平、理解能力、认识角度、实践条件等的制约和影响,很多群众不能完整、系统、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更无法切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必然的选择。
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从学院派向大众化的转变,既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战斗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居功至伟。他们创立了《新青年》等进步杂志,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具有政治色彩的学术研究组织,并逐步向共产主义小组等具有政党性质的革命组织转变;毛泽东、刘少奇等革命先驱创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组织工人,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新高潮,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过去,我们主要是采用“灌输”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及到千家万户,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平台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就是要用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和工作任务,我们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新的路径。
二、“互联网+”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普及的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权威发布,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1亿,互联网普及率51.7%,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域名总数超过3 698万个,网民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随着我国信息化浪潮的掀起,我国网民数量继续攀升。
从我国网民增长的结构来看,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达到6.56亿,在网民中的占比达到92.5%,其中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手机上网将是网民增长的主力。随着手机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的丰富,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已经超过使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人数。
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看,城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2%,乡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7%,在不上网的乡村居民中,有68%的人是因为不熟悉电脑网络而不上网。可以预见,随着电脑网络知识的进一步普及,农村网民增长的速度,将远远超过农村网民在网民总数中的占比。
(二)社会化新媒体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科技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逆转的潮流,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强化和引导了这一潮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不仅催生了新的经济业态,也深刻改变了传媒的形式和格局,过去占统治地位的报纸、电视、广播面临严重的冲击,发行量和受众越来越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互联网站的数量则呈现出几何级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影响也越来越大。传统媒体受众分流到社会化新媒体,是个不争的事实,伴随着媒体业态的改变,意识形态领域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平台上,社会化新媒体异军突起,其发展势头更是令人侧目。这些社会化新媒体主要是网络平台、应用软件和手机APP,它们主要以自媒体的形式出现,如博客、微博、微信、贴吧、空间、论坛、社区、BBS、播客、微视频等等。传统的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知名的自媒体产品,除此之外,一些个人博客、个人门户网站和大型网站的专栏也极大地强化了自媒体的存在。
自媒体的发布者绝大部分是社会人,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草根人士,少数为专业运营自媒体的人士,受众为不特定的大多数和特定的少数,他们以提供和分享的传播方式,以电子化数字化的传输和显示手段,即时推送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其内容一般来自自身、身边和关注。他们不仅可以自由地发帖,还可以实现他们之间的信息交互,一旦出现他们感兴趣的热点信息,他们就可以通过发帖、发朋友圈的形式,实现信息的快速裂变,瞬时间可以达到地毯式覆盖和广泛传播。在很多热点事件的背后,都可以看到社会化新媒体的影子,有的甚至就是直接的推手。
由于自媒体信息的采集、发布、传播并不是在记者和编辑这些专业的新闻媒体从业者中实现的,发布者的政治素养、社会心态、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认真程度、发布动机等,决定了信息的好坏和真伪。有的充满了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弘扬着大美大爱;有的则依靠低俗和出位博取眼球,如一些网络推手捧红的所谓网络红人。更有甚者,一些社会媒体片面放大社会阴暗面和不和谐因素,诋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形象,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力凝聚力。
三、“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普及有了新的更加方便快捷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在坚持传统的方法、途径、平台的同时,也要做好新媒体新平台新载体的运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路径。
第一,固土培基,发挥传统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党政机关、新闻单位和其他传统媒体职责所系,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一是要积极开辟传统媒体的网络版电子版,适应不同人群的浏览阅读习惯。二是要大力推进党政信息网站、党报党刊网站、网络电视台及其他传统媒体的电子版网络版的改革,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活泼,格调要高雅,更新要迅捷,彻底告别内容贫乏、形式老套的僵化网站,告别缺乏维护、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有更新的僵尸网站,提高网站的黏连度,培养忠实用户。三是注重应用软件开发,特别是要针对移动终端快速增长的现实,开发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手机APP,向公众推送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讴歌真善美的正面信息。
第二,正本清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大数据带来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但是,混杂其间更多的是无用的甚至是具有很大副作用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从中捞取提纯,把信息变成有用的知识。随着自媒体的井喷式增长,一些自媒体的运营者也逐步找到了盈利的空间,他们通过发布广告、提供链接、引导流量的方式获取利益。一些信息发布者为了赚取点击量或是上头条,吸引人们的眼球,提高对浏览者的黏连度,他们不惜采取一些不正当甚至是非法手段来达到目的,通过无中生有、断章取义、无限放大、移花接木、危言耸听等不正当、不准确的方式,发布一些虚假的或是有害的信息。其中,很多又是涉及党和政府形象,涉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等尖锐复杂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危害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抹杀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光辉历史,许多人因此而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政治立场上产生迷惑。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洁净的网络环境。
第三,把握引导,发挥社会化新媒体作用。尽管人们对新媒体传播的特点表述各不相同,但是,交互性、多媒体、即时性却是公认的共同特点。媒体和信息的受众不再是直线的单向的传播,而是变成双向交流的传播。媒体形式结合了文字、图形、图片、动画、语言、音乐等等多种表现形式,赋予了新媒体巨大的表现力和影响力。新媒体消除了以往信息传播的滞后性,人们在网络空间实现实时信息分享与交互。新媒体适应了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符合人们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现实,内容一般都是短小精悍,最讲究以标题抓住受众。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和优势,把新媒体的形式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