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娟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他们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念误导。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加学生美感体验的责任。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其中蕴含了许多语文学科的源头知识,与语文教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既掌握人文知识,又提升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重点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教学困境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089-0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意识不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能在传统文化和语文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良好融合。
一、傳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困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存在一定困境。从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欠缺
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我们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弘扬传统文化是历史教师的责任,把传统文化教学和语文教学割裂开。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将传统文化讲明白、讲透彻。特别是涉及文言文和古诗词时,如果教师不展开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写作前后的境遇,学生就无法充分理解课文知识。另外,当下我们很多教师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灌输式”地给学生讲解课文重点知识,未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缺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先进教学探索,语文课堂生机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能力不足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过渡期,对学习的兴趣有待提升,学习主动性不足。在面对涉及面广泛、内容深奥的语文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时,由于理解力欠缺,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对之失去兴趣。而且在许多学生的认知里,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他们不愿意主动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于传统名著更是知晓甚少,“碎片化”阅读替代了对于语文课程中推荐的经典著作阅读。有一些学生虽愿意学习,但是学习能力不足,缺少高效学习的方法,单纯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引导,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荐读经典作品,汲取其中思想精华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易于诵记,内涵深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每两节课向学生推荐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查阅作者的相关信息、诗词的写作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文言古文是古代史实的载体,包含很多深刻的哲理。课文中的篇目,我们应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学习。比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时,由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讲起,可以增添几篇柳宗元的其他作品进行品读,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写作时柳宗元被贬偏地、怀才不遇的遭遇,为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全文的感情基调奠定基础。只有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知识,才能将经典作品学透,收获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2.转变教学观念,搭建知识融合桥梁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学科的诸多知识起源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把弘扬传统文化看作历史教师的责任,应在语文教学中寻找与历史学科的相关性,和历史教师合作教学。当涉及比较深刻复杂的历史知识时,可以先请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细致讲解,再进行语文科目的学习,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形成“历史—语文”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我们语文教师在传递语言文字的同时,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自觉接受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摒弃“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和展示自我的空间。比如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中秋节时,可以让学生搜集古代诗人望月抒情的古诗进行朗诵,在朗诵中感受当时作者的心境。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及中秋节的节日象征,进行诗歌创作。诗歌的写作技巧、中秋传统佳节蕴含的团圆之意、外漂游子的思乡之情,都是学生应该体会和掌握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散思维、独立进行思考,才能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综合发展。
结论
总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适应学科发展的创新之举。我们语文教师要看到,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推荐更多经典著作,引导学生感悟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提升人文素养,逐渐成长为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青年。
[ 参 考 文 献 ]
[1]马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8(26):47.
[2]任淑娟.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学苑教育,2017(18):41.
[3]卢夏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