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意识形成的初期,这时候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生活、学习各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明确文明行为习惯的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现状分析;原因判定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8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并且能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更主动积极地投入集体生活中去。
一、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密不可分。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近四成的农村小学生在和别人的交流中没有形成礼貌用语和饭前洗手的习惯,这是由于部分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在日常生活中对使用用语及卫生要求不是很注意,没有做好孩子的示范导向作用;近五成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做到谦让,甚至动手打架,没有正确的处理方式,归根结底在于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农村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1.家庭成员结构和关系的影响。一个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孩子会因缺乏父母的爱而得不到心灵上的慰藉,长时间精神和肉体上的孤独,会使他们染上坏习惯甚至恶习。由于学习和生活上得不到相应的照顾,造成在家庭教育的管理上的“盲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会滋生更多的麻烦。此外,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也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使得他们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导致不良的行文习惯。
2.家长受教育文化程度低,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不注意做好榜样作用,行为举止不文明,给孩子起到错误的示范作用。
3.教育方法不当。现代家长普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看结果,并不在意孩子努力了多少,进步了多少。考试成绩下来,每次都是责备式教育,严重者甚至打骂,殊不知,这样并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有的家长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一年与孩子见不了几次面,于是采用放养式教育,缺乏对孩子的关心。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1.社会上诱惑众多,学生抵抗力弱。互联网的发展本应是方便快捷了人们的生活,但也为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按照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不能进出网吧、游戏厅等场所,除非由家长携带。然而事实是,农村地区出现了很多俗称的“黑网吧”,他们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看准了小学生这片市场,放任其发展。长此以往,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时甚至逃课去网吧,更甚者在网络上获取不健康的信息,这些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2.农村地区教育大环境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引导性不够,除了一些“别践踏草坪”“不能随手扔垃圾”的提示语,再没有其他的指导性标语;对于不良的社会场所监管力度不够,如黑网吧、游戏厅等;社会风气不够净化,文明之风不够盛行,缺乏教育学生的大环境。
(三)学校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学校的教育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对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还不够。行政部门对于文明行为习惯的界定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范,导致学生对正确与否的判断不足;大部分学校都将精力放在了教学质量上,认为成绩是体现一个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不相协调,有些学生出了校门就认为不用注意文明习惯。这些看似十分微小的细节,实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学生自身消极思想的影响
如果个体的发展滞后于同龄学生的发展,由于自尊心在作祟,极大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学生自身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
三、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判定
(一)学习方面
虽然不能只专注于学习成绩,但也不代表我们能忽视它的存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回答问题要举手;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懂就问,做好复习工作;和同学们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些都是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判定标准,如若做好了这些,我相信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也是指日可待的。
(二)思想方面
首先,热爱祖国,这是每一个小学生乃至整个中国人民都必须具备的思想。其次,要努力争当一名少先队员,以其为光荣、责任,为其他的同学树立好榜样。再者,努力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内容,并将其熟记于心。
(三)生活方面
生活方面的文明行为习惯准则很多,如出门在外,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见到长辈要问好,餐桌禮仪要牢记等等。
对待父母,回到家给爸爸妈妈倒上一杯热茶,母亲节父亲节为他们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这都是尊重父母的表现;对于长辈,公交车上主动让座,餐桌上最后一个动筷,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对待同学,热心帮助他人。遇到的困难哭泣时的一份安慰,课余时间的一起玩耍,这是团结同学的表现。
小学阶段是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明行为习惯贯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生要以《小学生守则》为基础,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和谐文雅、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勤劳俭朴、孝敬父母,只要不断地解剖自我,严于律己,规范自己各方面的行为,就一定能够获得可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涛,孙自立.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J].大科技,2012(23).
[2] 张振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索[J].中国德育,200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