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吴乃国,胡姗姗,韩伟
(1.日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日照276826;2.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26;3.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济南250013)
香菇(Lentinus edodes)是我国重要的出口食用菌品种之一,其肉质肥厚、香气独特、滋味鲜美,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深受老百姓青睐[1-3]。随着社会需求的加大和产业规模的发展,一些新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摸索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香菇的品种、栽培模式和品质试验研究。马瑜等[4]开展了不同香菇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出菇方式的比较试验。周峰等[5]研究分析了日本香菇菌种研发情况和菌种生产企业的产品管控特点。陈晗、肖德清等[6-7]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生产质量的影响。李红梅等[8]通过试验,摸索筛选出适宜香菇生产的高产高效配方。班新河等[9]研究表明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菌丝连穴天数、满棒天数以及转色时间均呈增加趋势。兰玉菲等[10]通过对山东地区地栽香菇病害病原菌的分离后鉴定出了米根霉。Dunja Duvnjak等[11]国外学者深入开展了可提取抗菌化合物的药用香菇领域研究。祁娟霞等[12]针对不同光伏温室和传统温室大棚的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蒋广洁等[13-15]通过在传统温室上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组件发电,创新了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生态、环保、产出率高,有效实现了农业和光伏产业的“双赢”。本文针对鲁东南地区双膜双网光伏温室中当地香菇品种的不同栽培模式进行试验,详细考察香菇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出菇期、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经济性状、营养品质和效益等指标,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特点的栽培模式,对推动本地香菇产业持续有序发展,促进菇农增产、增收有重要的意义。
供试香菇材料:试验所用的香菇菌种为本地主栽品种莒香1号,品种表现为菇体偏中大,盖圆质厚,柄较细短,出菇温度6℃~24℃。菌龄75 d~85 d,出菇快、产量高。
试验地点: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招贤鑫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后石汪峪基地,该地区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近水源,排水良好,地势平坦。
试验设计:本试验于2016年3月~12月进行,3月~4月原材料准备、制作菌棒,5月接种,6月~9月发菌管理,10月~12月出菇管理,统计3潮菇。菇固体培养基配方:木屑(颗粒边长4 mm~10 mm)78%、麸皮20%、红糖1%、石膏1%,拌量时调节培养基的含水量约60%,握料法判断培养料含水量。按照基质配方制作菌棒,栽培料配制时,将pH调节为6.5,料水比约为1∶1.2。栽培料配制好后分装入规格为18 cm×40 cm聚丙烯栽培袋中,松紧度适宜,封口结实不漏气。每个菌棒中装干料2.0 kg。高压灭菌121℃以上灭菌2 h以上,冷却后接种等量的一级菌种,置于培养室23℃~25℃避光培养,并经常通风换气,除去被污染菌棒,待30 d左右菌丝长满后备用。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16]。
试验设3个栽培处理模式,3个重复,每小区1 000棒。3个处理在接种、上架时间相同,菇场环境和管理水平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处理1:传统立棒栽培(M1);处理2:层架栽培(M2);处理3:网格栽培(M3)。
1.3.1 栽培模式对香菇出菌期的影响
观察并记录各处理香菇发菌时间、转色时间、出菇时间、满棒天数、转色天数、污染率。
1.3.2 菌丝生长情况
定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记录各处理菌丝长势、菌丝长度、连穴天数、满棒天数以及转色天数,并统计污染率[9]。菌丝生长速度为接种一段时间后,且各菌丝未相连时,菌丝直径随机选取10个菌丝圈,采用十字法测定,取平均值。满棒时间为各处理菌棒长满菌丝的时间平均值。
1.3.3 香菇子实体经济性状
用单菇鲜重、菌盖厚度及直径、菌柄长度及直径评估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进行香菇子实体经济性状比对。
1.3.4 香菇品质测定
香菇品质采用第2潮子实体测定灰分、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氨基酸含量以及颜色等。灰分测定参照GB/T 5009.4-2010《食品中灰分的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参照凯氏定氮法,GB/T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粗纤维含量测定参照GB/T 5009.10-2003《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脂肪含量测定参照索氏提取法,GB/T 15674-2009《食用菌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氨基酸含量测定参照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17-20]。
1.3.5 产量记录
当香菇生长至商品形状成熟时进行采收,即子实体菌膜刚破裂、菌盖边缘保持内卷。对每处理随机选择15棒统计产量。统计每个处理每小区的子实体鲜重,计算相应生物学效率。
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菌丝生长情况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菌丝生长情况对比表
通过对各处理香菇菌丝生长情况数据分析发现,3种模式中菌种均能正常萌发、定植,与模式M1、M2相比,模式M3在发菌时间(42 d)、满棒天数(38 d)、菌丝长势(+++)三个指标上差异性显著,其菌丝浓密、粗壮,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强,出菇早,污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各栽培模式,仅为3.9%。模式M1和M2的发菌时间、出菇时间、转色天数、污染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不显著。
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子实体经济性状对比情况见表2。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模式M3单菇鲜重为19.82 g,菌盖厚度达到了17.5 mm,与模式M1、M2相比差异性显著。模式M1和M2在菌丝直径、菌柄长度及直径等指标方面差异性不显著。
表2 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子实体经济性状对比表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品质的影响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M1、M2、M3三种模式中灰分、粗脂肪两个指标含量差异性不显著,颜色一致均为灰褐色,在粗脂肪和氨基酸3个指标含量方面差异性均显著。总体上看各栽培模式生产的香菇高蛋白、低脂肪和粗纤维含量也相对较高,是1种营养极为丰富的食材。M3模式生产的香菇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3种栽培模式。M3模式生产的香菇粗纤维含量达到了8.8%,氨基酸含量达到249.8 mg·kg-1,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表3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品质的影响对比表
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生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对比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生产的产量和效益对比表
通过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栽培模式间的香菇单产M3>M2>M1,处理间差异显著。模式M2、M3的单产分别为1.61 kg、1.75 kg,与传统M1栽培模式相比,分别提高了12.6%、22.4%。生物学效率M2和M3相近,但显著高于传统栽培模式M1,M3生物学效率达到了87.67%,比M1高22.6%。M3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净利润达到了11 727元,比传统模式M1提高20.7%,比M2高5.1%。
3种不同模式的栽培试验表明,M3网格栽培模式更具有生产优势,其香菇菌丝浓密、粗壮,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出菇早,污染率少,单菇鲜重为19.82 g,菌盖厚度达到了17.5 mm,粗纤维含量达到了8.8%,氨基酸含量达到249.8 mg·kg-1,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模式M3的单产达到1.75 kg,比传统M1栽培模式提高22.4%,生物学效率达到87.67%,净利润达到了11 727元,具有最好的经济效益。市场通常认可单菇鲜重大、菌盖厚、菌柄直径细、菌柄长度短为优秀品质。从营养品质、经济效益、市场认可指标来看,模式M3是最适合莒县1号品种在鲁东南地区的栽培模式,能更好地推动本地香菇产业持续发展,菇农增产、增收。
从试验数据分析看,M3模式各数据表现最优,这主要是因为网格结构菌棒之间是相互隔离的,有利于通风散热,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菌棒温度,很少出现烧棒现象,同时,网格插放菌棒方便易操作,出现坏包可以及时处理,有效避免了菌棒间病菌的传播污染,为香菇出菌、菌丝生长提供了更有利的温湿度环境[21]。传统M1栽培模式试验表现相对较差,主要是立棒栽培模式接触地层,温度变化较大,长势不具有优势,互相接触,密度较大,导致污染率较高。另外,本试验为了便于数据考察,在品种上仅选用了莒香1号,没有考察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香菇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试验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进行品种间的比较,找出适宜不同品种的栽培模式。
[1]梁巧玲,香菇食用与药用价值[J].保鲜与加工,2006(6):47.
[2]施承斌,朱培赋.实用学生营养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7-91.
[3]Jone SG,Birmingham JM.Lentinan,a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J].Adv Appl Microbiology,2006,29(1):55-56.
[4]马瑜,吕彦飞,方红,等.香菇不同品种和出菇方式的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7,36(2):78-80.
[5]周峰,曹斌,尚晓冬,等.日本香菇菌种研发现状及生产品质管控特点[J].中国食用菌,2017,36(3):65-69.
[6]陈晗,刘玲,廖开梅,等.四种香菇品种的栽培模式优化[J].北方园艺,2017(15):158-161.
[7]肖德清,史向阳.大棚层架式棒料香菇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109-110.
[8]李红梅,张孟全,郑宝智,等.棒栽香菇栽培配方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122-123.
[9]班新河,魏银初,王震,等.木屑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对香菇菌丝生长及品质产量的影响[J].食用菌,2014,36(4):32-33.
[10]兰玉菲,蔚承祥,王庆武,等.一种山东地栽香菇病害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J].中国食用菌,2015,34(6):74-76.
[11]Dunja Duvnjak,Milena Pantiĉ,Vladimir Pavloviĉ,et al.AdvancesinbatchculturefermentedCoriolusversicolor medicinal mushroom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tibacterial compounds[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6,34(3):1-8.
[12]祁娟霞,曹丽华,李建设,等.宁夏不同光伏温室和大棚冬季内环境比较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7,29(3):414-420.
[13]蒋广洁,韩航玲.关于枣庄市台儿庄区发展光伏农业大棚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225-227.
[14]房玉双,铁生年.光伏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5(5):61-63.
[15]刘科文.迅速发展的光伏农业[J].中国农村科技,2014(8):54-55.
[16]崔荣运,门庆永,陈梅.高温香菇品种莒香1号的选育试验[J].农业与技术,2015,35(4):15.
[17]陈智慧,史梅,王秋香,等.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J].新疆畜牧业,2008(5):22-24.
[18]迟全勃,柳青,廖坤明,等.林地栽培生产香菇和平菇的多糖、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测定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3,17(3):33-36.
[19]徐晓飞,张丙青,罗珍,等.不同产地香菇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J].食用菌,2012,34(2):57-59.
[20]张健.几种林果植物废弃物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21]梁连友,张金水,李鸣雷,等.渭北日光温室棒料香茹栽培模式及优势[J].陕西农业科学,2009(6):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