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色曼·阿不拉
摘 要:初中阶段性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综合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中巧妙的渗透德育思想,有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上高素质、全能型人才成长之路,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如何积极有效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影响,德育教育中以仍旧存在着诸多弊端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初中教育改革的长远发展。本文对初中德育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凭借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简要总结出几点的可行性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 德育教育 问题 策略 分析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步入身心健康成长轨道,迎合社会建设人才的本质需求,全方位推动初中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经济飛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为德育教育工作创造出了更加辉煌的明天。深入分析德育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开创初中教育的全新格局,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学生的主体意愿,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的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与叛逆心理,使学生具备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参与未来的社会生活,真正体现出初中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思路过于固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与智力成熟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将德育思想巧妙融合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并让学生能够充分接受,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对初中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限制影响,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一言堂”指导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教育,过分忽略了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导致初中德育教育质量低,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教学脱离实际现象十分明显,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很强的抵触心理,同时还为初中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了较大阻力,德育教育工作过于表面化、形式化。学生长期受到错误思想的束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不够规范、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二)德育教育手段单一
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当前的实际中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对“晓之以理”的片面强调,并形成了不分对象、不分方式、不分程度而一味“灌输”的倾向,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漠视了学生进步的机制,严重影响了学生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善恶观的正确形成。此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存在问题,一些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以讲述、挂图讲解为主,没有发挥出多媒体、专题研讨、辩论、比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势,导致中学德育教育课堂出现“死寂”的现象,没有形成学生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深入认知和全面领悟。
二、初中德育教育问题的可行性改进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德育教育
中学广大德育教育者一定要做到思想解放、素质提升、将学校德育教育目标有规划性的纳入到初中综合教育目标当中,做到依纲靠本,寻求在德育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实际来讲,德育教育应该从多个角度与学生生活相关联,比如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社会实践生活中总结归纳经验成果,撰写各种社会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与师生共同分享、讨论。另外还要基于乡土教育将家乡情、友情、亲情等内容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并适当开展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讨论会,教师通过对一些家乡本土典型人物的科普宣传来提升学生思想觉悟,激发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升华。上述这些教育活动都能从多个角度不断深入到初中德育教育体系当中,使得学生在德育教育内容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化内涵,并逐渐主动接受和享受于德育教育过程,这种教育方法既不空洞,更不脱离实际。
(二)结合多样方法创新德育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虽然理论正确,但在教育方法上严重忽略了德育教育之于初中教育的特殊性,它不能将教育内容向课堂之外有效延伸,导致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形成,使得教学效果过于强调管制和贯彻,而忘记了开放与疏导,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无法尽如人意。为此,初中应该多组织学生参与到真实场景的学习过程当中,例如在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的参观,为学生创设课下自主体验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态度体验,进而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能够主动针对某些问题来进行个人看法表达,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能力都得到锻炼机会。再者,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例如幻灯片、PPT等方式来直观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对某些德育教育内容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辨析、道德评价,形成多媒体互动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命令式改为朋友式,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如此一来,德育教育课堂才能变得更加生动活跃,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体现。
(三)组织队伍建立德育基地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求班主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校要把班主任是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作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称职的标准,并指导他们正确地运用鼓励、表扬、奖励机制,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加强行为规范管理
在学生一入校时,学校和教师就应加强管理,用《守则》《规范》及校规校纪等来约束学生,并用学校或班组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还要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活动,比如演讲、影评、参观、访谈、文艺汇演等活动,把学生置于必须做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改变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低效、低速的现状。
三、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德育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积极探索尝试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时刻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行,才能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得以实际运用,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广泛参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小红.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马杰.浅析中学德育教育的困惑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