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8-01-25 00:39陈军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培养阅读教学

陈军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小学语文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板块练习中,不仅要求教师传递给学生阅读的字面知识,同时应“授人以渔”的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便于后期学生脱离教师展开自主阅读活动。教师应结合传统教学突显的弊端,积极改良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切阅读任务,在小学生启蒙阶段,帮助学生以阅读养成正确的社会价值体系、健全的人格品质、丰富的情感认知,达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培养 语文素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可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语文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发扬孩子的纯真之美,并且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积淀,真正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语文素养。

一、挖掘文章素材

语文知识应在小学生幼年阶段,以启蒙引导灌输到学生脑海之中,与此同时,让学生明确知识的由来途径,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形式缺乏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将学生从书本的旁观者牵引到探究阅读的舞台上来,在阅读的心灵沟通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成型。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达到“自然”到“自主”的转变。掌握常见字词的读音,知道课文中词语的意义,能够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前提下,完成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1。如在《桂花雨》学习时,理解“笨拙”、“袅袅”、“姿态”、“指指点点”等词语的意思是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体现,推进他们语感能力的提高;也是他们预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能够对描写桂花香的语句进行合理赏析则是他们语言能力等的体现。以此同时还需要他们有一定的质疑能力,质疑是学生能够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前提。而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语文素养的较高体现。如《钓鱼的启示》这一课预习时,有同学就提出质疑,“为什么那晚的情景却被铭记在心?”、“爸爸坚定的话语为什么会一直回响在耳边,有什么深意呢?”这说明这位学生已经能够在深入阅读之后形成一定的质疑意识。这样,他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有重点的关注,如果教师对这样的问题合理引导,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分析,结合这篇文章的情感倾向和学习的道理。那么,学生的阅读探究的热情更浓,提出有思維含量和价值质疑问题就会更多。如此,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更强,语文素养就能得到更好的训练和提高。

二、创设文章情境

传统课堂呆板的限制,使得学生难以发挥自身价值,对于文字的理解始终停留在字面含义上,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打破课堂局限性,创设出不同的文章情境,带领学生在虚拟的意境中,推开一扇扇新知的大门,以懵懂的情感升华为对社会多元化情感的宏观掌控,便于后期自主深挖文字底蕴,感受不同类型读物蕴含的美妙2。如《师恩难忘》教学中,可以就教师节学校搞的活动开始导入,让学生说说教师节那天,我们大家想到了什么;从小到大对哪个老师有深刻的印象,有什么趣味故事记忆尤甚?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读读文章老师是怎样的形象,做了什么事情让作者难忘师恩。这样,学生生出阅读情感和兴趣,自然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情感的提高,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写老师的文章,如魏巍的《我的老师》等,让学生的阅读情感丰厚起来,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语文知识的接受面。另外,在《小英雄雨来》学习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小英雄雨来》这部电影,让学生在一个较高的接受水平上来学习这篇课文。也可以让学生找找有关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如小兵张嘎,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提高对课文的情感的和主题的把握,从而获得阅读兴趣的持续提高,阅读情感的不断升温。

三、打破思维桎梏

语文素养是基于语文基础的累积上,铺陈对文字的鉴赏观点,以点带面感受文字韵律,掌握不同文章内里的技巧与人文启发。如《香港,璀璨的明珠》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感受到香港的自然环境与美好生活环境之类,更重要的是感受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再如《詹天佑》等课文,要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怀,提升着审美的意识与感悟能力。教师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填充生字生词素材库,同时更需学生发散思维,打破思维桎梏,尽可能以同类事物结合自身经验联想,形成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讲《狐狸与乌鸦》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乌鸦因为爱慕虚荣而上当受骗,那么,我们要对乌鸦说什么呢,对狐狸说什么呢?学生多是批评狐狸的狡猾、欺骗,而一位学生却说狐狸也是运用智慧的。这种想法就是值得肯定的创新思维,只要给学生限定一个情景,狐狸的这种做法可以肯定。因此,我们在推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中,针对学生提出的看似不够理想的回答,我们要从他思考的角度去思考,尽量让学生的观点有理有据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得到提高,才能不拘一格提高语文素养。

四、提供自主支配空间

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很少集中精力贯穿全程听讲,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本身就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还要缩减课堂效率。语文课上仅仅是教师唱“独台戏”是不行的,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不能过多的代替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语文课上要让学生自由放飞思维,不可束缚学生跟着老师转,许多问题学生就能提出来,老师大可不必频繁发问。哪怕是一个词的理解、一个句子的领悟、某种思想上的认识也是难能可贵的,它反映出学生的自主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时,根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课文先讲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后讲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五、结束语

阅读可为文学素养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阅读不仅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要求,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意识,以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突破年龄的限制,实现全面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周玉新.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2(10).

[2]杜顺启.论如何有效利用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2012(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培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