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018-01-25 20:42陈健萍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情境创设小学

陈健萍

【摘 要】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很突出,它是教育发展的灯塔,也是塑造人的基石。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开设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创设贴合学生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很突出,它是教育发展的灯塔,也是塑造人的基石。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开设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举措。在我国,学校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现在一部分学校也会有校本课程。之所以开发校本课程,最主要的原因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也极其重要,是学生接触社会、与人交际的一个重要工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目前德育工作实际上变成了纸上谈兵。一般情况下,教师通常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给学生上课,不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而是简单粗暴地读课本,使得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老师备好课,上课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案上的内容走过场,而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在活动课上,老师读步骤,学生随便听听,下课后也不会真正地去动手实践。时间一长,老师讲了什么,学生根本记不住。有时候,就算学生想去做,但具体怎么做,根本不理解,也不知道。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认知能力的关键。所谓的情境是借助影视、短片等视觉上的冲击,再加上听觉上通过音乐、声音等形式的刺激,让学生有所感触,有所触动,真正接触,如临其境,从而感同身受,渐渐地使所接受的知识和教育深入内心。情感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品德与社会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典型的情境、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去体验,能让学生有变通性,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到知识,并且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实践能力,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事物的深度认识。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也是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了。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更利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会迅速地被吸引。例如,在教学生过马路要看红绿灯时,可以通过动画片的呈现,让学生看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使他们印象深刻。学生每次过马路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有视频中的画面出现,以提醒他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这种意识。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它贯穿于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我国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从小学开始,是教育大纲里的一门必修课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原有认知的理解,并把原有的认知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中,从而使他们把学习内容整合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中,进而达到升华思想,深化对事物理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这一课时,当教师利用视频加解说的形式,把昔日小渔村萧条落寞的景象和如今高楼林立、繁忙兴盛的经济特区——深圳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这一变化,更加震撼,比凭直觉想象更加有效。学生看到这一变化,往往会发出惊叹,甚至能够激动地描述这些改变。音乐和解说也非常有感染力,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一方面激起学生对祖国今日之繁荣昌盛来之不易的深刻认知,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在车水马龙的现代画面中为祖国感到深深的自豪,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使他们树立发愤图强的爱国志向,发展他们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小学是儿童不断接受新知识,并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鉴于品德与社会的综合性特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尽管会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偶尔涉猎相关历史知识,可年代久远的事件毕竟与他们相距甚远,空洞的说教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为例,里面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文知识。大部分学生刚接触的时候或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学习热情不高,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当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种种发明创造以及各个朝代的丰功伟绩的时候,学生可以看到更直观的情境,因此他们看的时候也能够更加专注,从而能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与观念内化为行为。

二、角色模拟,换位体验,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如果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是抽象的,是学生不熟悉的生活情境,那么学生就会感到陌生,那这种教育就是空洞的,学生的认识也只能是表面的、不深刻的,没有办法真正去感知。因此,要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小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角色扮演,进入他人所处的环境,把自己当作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去做些事情。例如,让不守纪律的学生扮演班长的角色,从而体验到班长在做事情时的难处,从而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扮演环卫工人,理解他们劳动的艰辛,从而约束自己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多地体会其他同学、家长、朋友的感受,由己及人。这样的情境创设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算算家庭账》这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父母对家庭的辛勤付出,教师可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班级临时组成一个“小社会”,一位学生扮演爸爸或者妈妈角色,其他人扮演商贩等社会角色,让“家长”在临时搭建的“小社会”中体验一天生活,购买一天的生活必需品,记好账单,谈感想。在亲身的体验过程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精打细算”和“量入为出”的含义,体验了父母对家庭的辛勤付出,知道了自己节俭就是珍惜父母的劳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节俭的行为习惯。

三、师生互动,巧用话题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挖掘一切具体的事例教学,以故事或者事例为引,抛出话题。教师在有意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和启发学生,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生活化。例如在教学《与诚信“签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诚信”这个抽象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教师可以尝试创设话题情境:“一次数学测验的试卷分下来了,小刚愁眉苦脸地望着试卷上的65分发呆,他这时候可能在想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此刻,老师适时抛出话题:把65分改成85分好不好?并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情境中,结合对“诚信”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论周围有没有和诚信相关的事情发生,最后教师适时小结。在收放转化中,学生明白诚信的回报是无价的,生活中违背诚信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违背诚信只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恶果,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对诚信的认识。通过情境对话,利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加上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更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面临类似事情的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创设活动情境,深化生活体验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在认识事物方面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利用学生身边的环境、接触的人和事,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自己去发现和创造。这样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也最容易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习惯和操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去参与社区活动,体验社区生活。同时,也要不断去丰富社区活动的内涵,比如建立成长记录口袋,记录每个学生好的道德行为和实践活动。

在當前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情境创设中手段单一、缺乏乐趣、脱离生活实际、教学导向不正确、照本宣科等。教师要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效率与运用质量,进而打造高效的品德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情境创设小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