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任务
——《祝福》中次要人物作用分析

2018-01-25 15:14河南张俊杰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鲁四老婆子鲁镇

河南 张俊杰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说中,人物形象位居三要素之首,环境是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故事情节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场景。人物性格刻画好了,人物形象塑造好了,小说才能主题鲜明,作品才能有思想深度。

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要塑造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次要人物和主人公分别是什么关系?有怎样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作者在动笔之前就经过了深思熟虑。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对象,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主要就是靠主人公来突显的。换句话说,主人公手中举着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大旗,主人公肩头扛着小说要揭示的作品主题。只有把主人公刻画好,主人公才能完成作者交给他的任务:彰显作者思想,揭示小说主题。主人公的性格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主人公的形象要在矛盾冲突中塑造,这就离不开对次要人物的设置。次要人物是围绕在主人公周围的人物,作者刻画他们是为了塑造主人公形象和揭示作品主题的。除此之外,某些次要人物身上还肩负诸如结构线索方面主人公肩负不了的任务。下面以鲁迅的《祝福》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祝福》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围绕在祥林嫂周围,作者还写到“我”、鲁四和四婶、短工、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祥林的娘)、卫家山的堂伯、撑船来劫持祥林嫂的男人、祥林嫂的小叔子、鲁四家雇用的其他女工、贺老六、阿毛、贺家墺的大伯、阿牛、鲁镇的众人、柳妈、鲁镇和阿毛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等人。祥林嫂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揭示作品主题最主要的人物,围绕在祥林嫂周围的人直接或间接地为塑造祥林嫂形象和突出作品主题服务。那么这些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具有哪些作用?他们身上又都肩负着什么任务?下文逐一进行分析。

一、次要人物“我”

“我”主要出现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是故事的讲述人,也是祥林嫂悲剧的旁观者。

就结构方面而言,“我”既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又是祥林嫂故事的讲述人物。小说中祥林嫂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第一人称视角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只讲述“我”看到和听到的祥林嫂的故事,这样就巧妙地将和主题无关的内容滤掉,从而使小说内容更集中,更有利于突出作品主题。另外,故事借“我”之口讲述,无形中就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

就内容方面而言,“我”是从鲁镇走出去接受了城里进步思想、又在旧历年之际回到鲁镇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我”接受了城里的进步思想,所以“我”和鲁四的谈话总不投机。“我”心地善良,同情祥林嫂,不想“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所以回答祥林嫂的问题的出发点是“为她起见”的。然而当祥林嫂由魂灵到地狱,进而问到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时,“我”却又胆怯起来,推翻了先前的话,并趁机逃走。这又显示了“我”性格软弱的一面。在小说中,作者肯定“我”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思想,但又批判“我”的软弱性,这一点从“我”虽然反对鲁四却不敢反抗,同情祥林嫂却又无能为力可以看出来。

在小说中,“我”既有结构方面的作用,又有内容方面的作用,具体为:①在情节结构上,“我”充当着小说的线索,作品通过“我”贯串起祥林嫂一生中的几件事,使小说内容集中,结构紧凑。②在思想内容上,“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同情祥林嫂却又无法给她帮助,这就增强了作品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力度。③在表达效果上,“我”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者,小说通过“我”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无形中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作品的感染力。

二、次要人物卫老婆子

卫老婆子在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部分均有出现,卫老婆子是一个靠帮人介绍佣人谋生的掮客形象,和她相关的情节是:首次将祥林嫂荐到鲁四家,和祥林嫂的婆婆合伙劫走祥林嫂,到鲁家拜年的时候讲述祥林嫂被劫走及改嫁的情况,第二次将祥林嫂荐到鲁家。她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把祥林嫂的几段人生贯串起来,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祥林嫂到鲁家做工,祥林嫂就不会走进故事第一讲述人“我”的视野。卫老婆子虽然通过引荐祥林嫂得到了佣金,但她毕竟给祥林嫂找到了一条活路;她虽然参与了劫走祥林嫂的行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促成了祥林嫂改嫁后的一段短暂幸福的生活。卫老婆子虽世故圆滑,唯利是图,但她主观上并没有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的企图和行动。

所以卫老婆子在小说中的作用是:①在情节发展上,卫老婆子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没有她,就不会有祥林嫂两次走进鲁家。②在小说结构上,卫老婆子还充当着故事讲述人的角色,祥林嫂离开鲁镇改嫁贺家墺的遭遇是借助她来讲述的,祥林嫂在鲁镇内外的人生故事是通过她来贯串的。③在主题表达上,这一形象还增强了作品批判现实的力度。为了钱,卫老婆子可以把祥林嫂荐到鲁家;同样为了钱,她又不惜欺骗鲁四,参与劫走祥林嫂的行动。她表面能说会道,善于周旋,实际上却是一个为生活所迫、被金钱吞噬了灵魂的可怜人。

三、次要人物鲁四和四婶

鲁四在文中出现次数较多,开篇不久就隆重登场。鲁四是小说中的一个政治符号,他代表鲁镇的统治阶级,政治身份是地主豪绅——旧时指地方上依仗封建势力欺压人民的绅士;文化身份是讲理学的老监生,作者在小说第二段专门介绍了他书房里的一副对联和几本书,借以彰显他这一文化身份。在小说中,鲁四似乎吃了火药,总是不顺心,总是怒气冲冲。他先是大骂康有为等新党;继而又高声骂祥林嫂不早不晚偏偏要在辞旧迎新的祝福之际死去,是个谬种;后文还大骂卫老婆子和祥林嫂的婆婆合伙劫走祥林嫂的行为“可恶”。鲁四这么喜欢骂人,是因为他有着极强的“正统思想”和封建思想,而这些人触犯了他的信仰和尊严,让他很没面子。鲁四的忌讳很多,当临近祝福的时候,在他面前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因此“我”屡次想向他打听些祥林嫂的消息,但终因不敢冒犯他的忌讳而中止。这也证明了鲁四在鲁镇的统治地位,或者说鲁镇封建统治势力的强大,封建迷信思想的浓厚。

四婶在小说中是作为鲁四的附庸存在的,是鲁四思想的传达者和意志的执行者。鲁四作为鲁镇的统治者,碍于尊严,话语不宜过多和直白,行动不宜事必躬亲,这时候就需要四婶出场阐述他的意思和执行他的意志。比如当卫老婆子为劫走祥林嫂来道歉时,鲁四说了两次“可恶”,但具体什么“可恶”呢?大家也许不够明白,于是四婶就出场进行了解释——质问卫老婆子:“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原来鲁四口中“可恶”的内涵是卫老婆子和祥林嫂婆婆的做法触犯了他的尊严。再比如,在祥林嫂第二次受雇到鲁家时,鲁四暗暗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后文冬至祭祀时节,当捐了门槛的祥林嫂“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慌忙大声制止她:“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句话无异于鲁四和四婶给祥林嫂的一生盖棺定论:你嫁了两任男人,再怎么努力也洗刷不掉你身上的污点。

在小说中,鲁四是辛亥革命以后农村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极力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政治上顽固保守,思想上反动守旧,性格上专横冷酷。这一形象在文中作用如下:①在反映现实上,鲁四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统治阶级的代表,作者通过对鲁四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统治阶层的现状。②在主题表达上,鲁四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重要人物,或者说鲁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主要原因,小说揭露出鲁四的腐旧思想,就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从而有力地彰显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四、次要人物祥林嫂的婆婆

在小说中,祥林嫂婆婆的行为有二:一是把祥林嫂从鲁镇劫走,并且是先把人劫持到船上,再到鲁家结算祥林嫂的工钱;二是把祥林嫂嫁到(实际是卖到)位于山里的贺家墺,因为“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这样得到的财礼钱才多,甚至给小儿子娶完媳妇后还剩十多千。这是一个精明的女人,也是一个狠毒的女人。

封建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祥林嫂的丈夫去世得早,祥林嫂又没有儿子,所以婆婆就代替自己的儿子祥林行使夫权,主宰祥林嫂的命运。据此我们不难推测,祥林嫂从家里逃到鲁镇就是为了摆脱被卖掉的命运,但她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婆婆的控制,没能逃掉封建宗法制度的迫害。在小说中,婆婆是夫权的象征,或者说是夫权的延续,丈夫死了,夫权不死,仍然紧紧束缚着封建社会的女人。

这一形象在文中作用如下:①在情节发展上,祥林嫂的婆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她要卖掉祥林嫂,才有了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她把祥林嫂劫回去嫁给贺老六,也为祥林嫂后来的遭遇——夫死子亡的悲剧埋下伏笔。②在主题表达上,婆婆也是造成祥林嫂不幸的重要人物,揭示出她作为夫权的延续这一点,也就揭示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从而有力彰显小说反封建的主题。③在反映现实上,祥林嫂的婆婆是封建社会中婆婆的典型,是能够决定儿媳命运的一种力量,塑造这一形象也就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

五、次要人物柳妈

柳妈在小说中只出现了一次。她是鲁四家雇用的短工,和祥林嫂的社会地位最接近。她虽然吃斋念佛,但同样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有着强烈的贞洁观念。她和众人一样看不起祥林嫂,对祥林嫂絮絮叨叨重复自身的悲惨遭遇很不耐烦,但还是站在帮助祥林嫂洗脱罪名的角度,出了捐门槛的主意,这也是她在小说中的唯一情节。柳妈不同于卫老婆子,不同于鲁镇众人的一点是她吃斋念佛,相信来世今生,她站在宗教的高度确凿无疑地给祥林嫂灌输了人死后有魂灵的观念。从此祥林嫂就活在对魂灵的困惑与恐惧的阴影中,一直到死亡。柳妈是神权的代表,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二:①在情节发展上,柳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柳妈给祥林嫂出了捐门槛的主意,才引出下文祥林嫂努力攒钱捐门槛以及捐门槛后在冬至祭祖时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②在主题表达上,柳妈这一形象增强了作品批判现实的力度。柳妈深受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毒害,她让祥林嫂捐门槛也许是出于善心,但却加速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

六、次要人物大伯

大伯是贺老六的大伯,他在小说中只出现了一次:阿毛死后,祥林嫂“只剩下一个光身”时,他收去了祥林嫂的房屋,赶走了祥林嫂。贺老六断送在了伤寒上,阿毛被狼叼走吃空五脏后,祥林嫂上头又没有婆婆,也就是说夫权全部隐退了,祥林嫂的命运不会再像在祥林家里受婆婆等人操纵了。但祥林嫂哪里会想到这时候贺老六的大伯出场了。大伯是族权的代表,他收去了他认为属于贺家,但其实更是属于祥林嫂的家产。由此可见,旧社会女人在夫家是没有地位的,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就是因为这种封建宗法制度的迫害。

在小说中,大伯的形象作用如下:①在情节发展上,大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的收屋行为直接导致祥林嫂走投无路,不得不再次来到鲁镇谋生,成为鲁镇众人嘲笑的对象。②在主题表达上,大伯是封建社会族权的代表,揭示出他的冷酷、凶狠,也就揭示出了造成祥林嫂不幸的又一股力量,从而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批判现实的力度。

七、次要人物鲁镇的众人

鲁镇的众人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看客群像,这个群像既包括开篇不久“我”向他打探祥林嫂死亡消息的短工,也包括鲁镇消遣祥林嫂的不幸来取乐的男人和女人,还包括“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祥林嫂)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的老女人。

这个群像是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冷漠、麻木,还有几分愚昧。短工叙述祥林嫂去世的消息时态度淡然而冷漠,男人和女人以咀嚼赏玩祥林嫂的不幸和悲哀来取乐,女人更是在和祥林嫂不幸的对照中来寻找贞洁方面的满足感,老女人“特意寻来”其实是借咀嚼赏玩祥林嫂的不幸来调剂平淡的生活。这些人对待祥林嫂的态度由歧视到嘲弄,到最终厌倦。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有二:①在反映现实上,塑造众人这一群体形象,就更加全面地描写了祥林嫂生活的环境,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②在主题表达上,塑造了看客群像,揭示出他们麻木、冷漠、愚昧的特点,增强了小说批判现实的力度。

八、其他的次要人物

除了上面重点分析的次要人物外,小说中还写到了来鲁镇寻找祥林嫂的堂伯,帮着婆婆将祥林嫂劫持走的男人,擒住祥林嫂拜天地的小叔子,这些人都是婆婆的帮凶,他们的行为有力地彰显了夫权力量的强大。小说中还写到四婶的儿子阿牛,写阿牛是为写四婶服务的,同样身为母亲,四婶更容易理解祥林嫂痛失爱子的伤痛,所以她在起初的踌躇之后,还是红着眼圈收留了祥林嫂。小说中还写到鲁镇和阿毛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这些孩子勾起祥林嫂对阿毛的思念,这就突出了祥林嫂的爱子之情和丧失阿毛后的百无聊赖。小说中还写到祥林嫂离开后鲁家雇用的其他女工,这些女工也是为塑造祥林嫂的形象服务的,她们的行为衬托了祥林嫂勤劳、干活不惜力、吃饭要求极低的品质。

由此可见,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各有侧重的。“我”更侧重于贯串小说的情节,讲述祥林嫂的故事;卫老婆子更侧重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贯串起祥林嫂的几段人生;鲁四、婆婆、大伯、柳妈分别代表政权、夫权、族权、神权,更侧重于增强作品批判现实的力度,突出作品的主题;鲁镇的众人更侧重于交代祥林嫂生活的环境,营造悲剧氛围。当然,除了主要任务之外,每个人物还兼有其他方面的任务,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时要从对情节发展、主人公形象衬托、主题表达、反映现实、谋篇布局、表达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来进行考虑,思维要开阔一些。

综上分析,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围绕在祥林嫂周围的人,不管亲的、疏的,远的、近的,男的、女的,有恶意的、无恶意的,都在把祥林嫂往绝路上推。在这种思想的统治下,祥林嫂越是不幸,她就越是有罪,虽然抗争过但最终仍无法摆脱,虽然忏悔过但最终仍不被认同。更为可悲的是,在周围人物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祥林嫂自己也认为自己有罪。她至死也不明白,她的努力挣脱和拼死反抗,恰恰维护了把她逼上绝路的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这也就有力地突显了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对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毒害之深,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要突出这些,离不开对周围次要人物的塑造。

人永远是环境的产物,人不可能超越其生活的时代,所以要想拯救祥林嫂,必须打破统治当时社会的封建制度。祥林嫂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便是: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是怎样通过各种渠道对劳动妇女从肉体和精神上进行迫害和摧残的,生动地反映了劳动妇女又是怎样在封建思想统治的牢笼中艰难挣扎最终还是被悲惨地吞噬掉的,从而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有力彰显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这当然也离不开对周围次要人物的塑造。

猜你喜欢
鲁四老婆子鲁镇
论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空间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从鲁四老爷的“胡子”说起
一只叫乖乖的老鸭
抓住人物描写的“牛鼻子”
——以《祝福》中三处细节描写为例
重释鲁迅笔下“鲁镇”
躲债
脚下踩着泥土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鲁四小姐人物创造目的及艺术效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