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1-24 22:48巩玉红
商情 2017年3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巩玉红

【摘要】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职业教育应该从制度设计、办学理念、教学过程、实习实训、校园文化等全方位贯穿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还要有积极有效的财政支持作保障。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体现在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是在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过程中,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由过去的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强国之本、兴国之源的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数量降低、成本上升,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国际市场竞争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此,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使“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成为必由之路。而作为制造业立足和发展根基的工匠精神,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腾飞以及职业人才培养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一、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工匠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简单机械劳动,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创造过

程,是不断对技艺、产品进行提升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练就了精湛的技能和高超的技艺,而且还拥有了专注、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而这正是现代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在某一领域应用与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極致”和“完美”,潜心努力不断提高技艺水平。使经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论从事那种职业都应具有专注、细致于技术工作的专业精神,具有忠诚于职业、献身技术工作的良好职业态度,同时还具有乐于技术工作必须具有的较高的人文素养。可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各类劳动者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同时,也只有培养出无数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才能实现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转变,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

二、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从内涵上来看不仅包括职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还包括职业道德的培养,三者缺一不可。而现在职业教育中往往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重视不够,对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够,加上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学生缺乏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意识。所以,必须补齐短板,在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使其这种知识和技能在从业中具有可持续性,即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贯穿在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把工匠精神的文化基石深深的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1.提升办学理念。

职业院校在制度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效引入工匠精神理念,办学者要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品格与职业综合素养,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融入办学的全过程。

一方面将工匠精神纳入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育课程当中,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实训课程中严格的操作规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促使学生内心工匠精神的孕育。

制定适当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的特质,发现学生的潜力并巧于挖掘学生的天赋,积极培养他们在专业某一方向的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索,做到精益求精,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实践锻炼。

实践是渗透“工匠精神”培养,提升职业教育人文价值的重要渠道。只有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构建仿真工作环境、进行专业实训是较好的培养方式;直接把学生送进企业实习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大赛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技能大赛中,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教师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生坚忍不拔、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同步提升了师生的职业素养。

3.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

学校建设“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也是一种让会文化样板的打造活动”。“工匠精神”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而文化的形成相对来说是缓慢的、长周期的,且耗时耗力见效慢,但这种文化将会对受教育者产生长久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职业教育要从多方面狠下功夫,摈弃以往浮躁、功利的工作作风,不追求“短、平、快”的即时利益,营造宽松、和谐、友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比如,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宣传注重质量意识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多开展一些注重细节、精致专一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关于职业精神的演讲和征文比赛、先进工匠人物事迹展览、工匠人物交流会或讲座等。营造一种敬业乐业、严谨专注、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引领作用。同时,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样本的校园器物文化,如在校园内树立工匠名人雕塑、工匠劳动壁画、工匠精神相关标语等,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和价值,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工匠精神”的坚持和追求。

用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保护“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用切实有效的手段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鼓励“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推崇工匠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4.经济财政激励。

即便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仍然强调政府对职业学校经费的负担责任。政府必须承担起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艰巨的责任。探索与落实财政激励产教融合的多种形式,运用有效的财政激励政策,以短期利益驱动企业乐于投资职业教育,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来。

作为普通劳动者来说,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制度体系的激励与社会氛围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例,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劳动者才能耐心坚守,脚踏实地地进行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