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珉 徐艳洁
摘 要:大学校名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形象与声誉,然而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我国大学校名的英译中存在着各种混乱现象。本文以一则网络恶搞事件为例,解读大学校名翻译混乱的各种表现及原因,探讨解决对策,为大学校名翻译的严肃化、规范化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大学校名 英文翻译 混乱
近日,“双鸭山大学”在微博上火了。这难道真是我国东北双鸭山市的一所大学吗?学界一片茫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某一网友恶搞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的音译,经过网络传播,瞬间风行,从而成为传播与翻译界热议的话题,我国大学校名翻译中的混乱问题也呈现出来。本文将从这则传播学上的轶事导入,从翻译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大学校名中人名地名、性质、方位等的翻译,探讨大学校名英译混乱的原因及对策,为我国大学的宣传以及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我国大学校名中人名地名翻译的混乱
双鸭山大学的乍然出现,源于网友“云湖浪子”书里的一段话:“1984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父母是双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的老师。”作者在乘坐广州地铁时,在列车到达“中大”站时,报站的语音提示听起来像“双鸭山大学”,后来他就把这个事写进了书里,不知怎么的,突然就在网络空间里火了。
目前,我国大学校名中的人名地名翻译基本遵循着四种翻译方式[1]:一是汉语拼音,例如Wuhan University(武汉大学)、Shantou University(汕头大学)等;二是威妥玛式拼音,例如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冰工业大学)、Qiqihar University(齐齐哈尔大学)等;三是邮政式拼音,例如Soochow University(苏州大学)、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等;四是粤语拼音,例如Sun Yat-sen University(中山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学)等。
1958年以后,我国开始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其他的注音方式逐渐被取代。许多大学的人名地名翻译都采用汉语拼音的方式进行英译。而那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其校名翻译早已被国内外熟知。鉴于历史传承,而且更改其约定俗成的既定翻译不利于学校的品牌传播,所以许多大学校名仍然沿用之前的翻译方式。
二、我国大学校名中性质翻译的混乱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依据教学实力、学校规模和办学层次大致分为大学、学院和专科等。这些学校正好对应英语中的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academy和conservatory。由于它们语义上的差别,其英译时应做到“因校制宜”。[2]
“University”一般指综合性的高等学校,文、理、工、农、医、法等等学科设置比较齐全,由多个学院组成,可以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如:Nanjing University(南京大学)、Fudan University(复旦大学)等。
“College”一般指学科设置较少的高等学校以及高校内部的学院。此类高校多为传统文理教学著称的学校,只能授予学士学位。如:Hangzhou Medical College(杭州医学院)、Jinling College(金陵学院)等。
“Institute”一般指有特色的,设立有专门学科的高等院校,着重表示单科的或专科性的院校,多为理工类学校。如: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湖南理工学院)、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南昌理工学院)等。
“Academy”一般指高等专科院校或研究专门学术的学校,多为艺术类学校。如: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中央美术学院)、China Academy of Art(中国美术学院)等。
“Conservatory”一般指音乐类学校。如: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上海音乐学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中央音乐学院)等。
三、我国大学校名中方位翻译的混乱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各大山头的情况仍然存在,中央在此基础上实行大行政区党政军一体化管理,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等六大行政区。受此影响,许多高校都以行政区命名。
由于这些高校对行政区,即方位词的翻译不能统一,通常会有四种翻译方式:一是名词性方位词,如:Northwest University(西北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东北师范大学)等;二是形容词性方位词,如: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东北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西南财经大学)等;三是汉语拼音,如: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四是方位词+中国,如: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华东政法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華南农业大学)等。
四、我国大学校名翻译混乱现象的原因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名翻译通常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同类高校的译名经常会产生混乱。[3]我国的许多高校门户网站上,对于“理工”一词有多种不同的译法,如: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南京理工大学)、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浙江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河南理工大学)、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沈阳理工大学)等,十分混乱。
外语类高校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如: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北京外国语大学)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上海外國语大学)英译就大相径庭。
有时候,不同类的高校校名却存在着翻译相同的问题。如: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安徽工业大学)和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二者中一个中文名是理工,另一个是工业,然而它们的英译名是相同的。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飞跃式发展,许多高校进行了合并,新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一些高校校名性质的英译就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学校的校名英译“拔高”了自己学校的办学层次,如: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郑州师范学院)、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浙江外国语学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关系学院)等。它们的校名都是学院,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则使用university(其意为综合性大学)。
还有些高校对自己的校名则“降格”处理,如: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京理工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其中文校名都为大学,而翻译时却使用了institute(其意为专业性学院)。
五、结语
针对网上“双鸭山大学”事件,网友“云湖浪子”已经对其调侃进行了及时更正,以正视听,防止错误信息的扩散。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翻译的“信、达、雅”原则。所谓“信”就是要忠于原作,实事求是。我国大学校名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翻译,不能盲目“升格”或者无意中“降格”,更不能恶搞。同类高校间可以相互参考,在办学性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统一译名。教育部门也应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4],组织专门机构对世界各国英文校名进行比照、研究和分析,规范大学校名的翻译,使得中国大学的品牌与形象得到更好的传播,以利于推动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精品课程“高级文学翻译”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顺意.中国大学校名英译中的几个问题[J].凯里学院学报,
2011,(2).
[2]何自然,麦胜文.中国高等院校英文校名问题刍议[J].外语教
学,2005,(3).
[3]秦明星.语言规划视角下中国高校校名的英译问题研究[J].鸡西
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0).
[4]史潘荣,刘改琳.中国高校名称英译范式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
学报,2015,(9).
(赵亚珉 徐艳洁 江苏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210044)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