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
摘要:随着社会和数学的不断发展,数学几乎己经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已从单纯的的工具上升到重要的思想层面。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数学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数学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脱离。课改前,数学课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数学成为所谓的选拔人才的单纯的方式,与生活应用严重脱节。数学教育太过于重视学生理性和严谨性思维的培养,数学教育成为单纯的知识灌输,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应有联系。抛开生活学数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严重的误区。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开展研究
从本质上看,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生活应用可谓教学的基本价值体现。但是长期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既弱化了学生学习效果,又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的简述与解读,就其相关修缮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小学生的年龄都偏小,他们的思维与接受能力都还在形成、发展的阶段,因此,老师利用生活化的知识、场景做为教学的方法,从而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呈现给学生,积极地挖掘教育资源,达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步优化。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并学习数学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加真实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存在及作用,这样就会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数一数”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室或者校园中寻找素材,并用数字形式表达出来,如教室有几面墙,墙上有几幅画,校园内有几棵树等,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引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而带领学生走出课本,拓展思维。通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整理再加工、补充,将教学内容呈现生活化,积极地捕捉生活中涉及数学的现象,,将书本中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更加生动、具体,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创建生活情境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生活情景的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色彩,使得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如在教学完乘法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当时我是这样来创设情景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览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2元;饮料3元;梨子1元;话梅2元;饼干3元;瓜子2元……让同学们用30元去买。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这样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之效果。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三、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视角来看待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够运用到数学的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会把学习、生活分开,这样并不利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例如在每节课上课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来说出自己在昨天的生活中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找钱的过程运用到了数学的四则运算。”有的学生说:“我昨天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扫卫生运用到了数学的分类汇总。”教师运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以数学的视角来看待生活,对于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四、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俗話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因而,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才华,促进学生的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步测、目测”的教学,让学生亲自走一走、量一量。如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方法:将一根一米长的木棍立于旗杆旁,用卷尺分别量出木棍与旗杆的影长,再运用比例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欲望。我们还可以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努力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决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点。
结语
数学离不开生活,因为它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生活更离不开数学,因为它又使得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让学生时常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真正意义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宝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6(26):119-120.
[2]王芷茹.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 学周刊, 2015(28):73-73.
[3]马克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