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职生的阅读模式

2018-01-16 02:43杨玉静
职业·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职生阅读

杨玉静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本文从手机阅读的合理性着手,论证将手机阅读模式作为中职生阅读模式的可行性,并且从手机阅读存在的弊端,分析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重塑中职生阅读模式方面应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手机阅读 中职生 阅读 坚守与重塑

一、发现学生的阅读模式

大家在网络上一定看过这样的报道,中国人的年均阅读量为不到5本。以色列,每人年均64本,排名第一,日本的年均阅读量为40本,法国年均阅读量20本,韩国11本。和这些文字标配的应该是这样一幅场景:在飞机上,很多外国人都在拿着书阅读,而大多数中国人则在低头看手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中国人不爱读书。其二,中国人爱玩手机。进而得出国民素质堪忧的结论。然而,很多“低头族”并不是在玩,而是在阅读。

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知道我所教的学生同样也是这样的低头族。大多数人甚至他们自己都会把自己归类到不爱读书,爱玩手机的典型中。然而,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当我看到我的学生无论在教室、食堂还是在宿舍、马路上都在拿着手机低头看,无论他们在看什么,或许这种低头看的移动阅读就是他们的阅读模式。只要阅读本身没有变,只是改变承载它的媒介,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学生喜欢的阅读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怀呢?

二、移动阅读模式的合理性

1.手机阅读模式让阅读真正走进中职生的生活

第一,手机阅读模式时空自主性。传统阅读模式的阅读地点和阅读时间都是封闭的、固定的。在这种模式下,阅读是阅读,生活是生活。移动阅读时间和地点的自主性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地阅读,拉近中职生与阅读的距离。第二,手机阅读内容多样性。从内容上看,手机阅读除了和传统阅读一样有文字、图片形式外,更有有声读物、视频等形式。中职生可以先通过视频、有声读物的方式接近阅读,进而接近文字阅读,这样的阅读过程符合中职生的阅读水平。

2.互动阅读契合中职生互动参与的审美心理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线上沟通的交流方式。手机阅读模式不仅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更给予读者在线上交流阅读体现的空间,而且交流更具有及时性。因为之前读者是先读完书之后,才会有一个阅读体会,与其他读者的交流是延时的,交流对象的数量上也是有限的。通过手机阅读模式,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与一个或多个读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另外,手机阅读模式中,读者可以不公开自己的姓名。读者可以抛弃任何心理上的负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读书认识更多思想、爱好、兴趣、志向与自己一致的人,更可以在不断的移动阅读中,修正自己生活中的行为。这种线上交流的及时性和自由性不仅会提升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是将阅读体验转化为再创造的能力。

3.移动阅读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审美心理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社会的,人的很多行为体现了自己个性的本能。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这样丰富多彩。中职生尚未踏入社会,青春期的生理特征使他们的阅读行为更具个性化、多样化。而手机阅读模式正以强大的资源优势,形式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职生这种需求。在手机阅读模式之中,中职生更能从内心出发,真正走进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生活。

三、移动阅读的弊端

手机阅读会让人们享受无限的阅读乐趣。但是,手机阅读这种模式仍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技术或是内容上的问题。首先,因网上监管制度的漏洞,手机阅读的资源常出现粗制滥造、内容低俗或者技术问题,有些阅读资源无法通过手机阅读模式浏览等问题。其次,学生通过手机阅读模式选择资源往往更看重流行阅读资源,而忽视经典阅读内容。而且阅读时碎片化问题严重,只注重对信息的获取,而忽略了深入的探究;只注重信息量的多少,而放弃了深入思考。

四、教师的坚守与重塑

在移动阅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既要避免移动阅读的弊端,又要培养阅读情怀,教师利用学生喜欢的阅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和深度阅读能力,既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也是国家强国的基础。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坚守和重塑。

1.教师必须坚守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理念

为了避免手机阅读浅表性和浮躁性对阅读教学的不好影响,确保学生擁有一定的阅读品位与质量,教师必须坚守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理念。

首先,以经典阅读为核心,有助于保证学生阅读内容的质量和阅读品位,学生的阅读结果的质量也就得到了相应保证。经典阅读也属于一种个性化阅读。经典阅读不仅仅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关,而且对学生有浸染和熏陶的作用,这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心智,滋养其文化,并且对其精神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坚守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理念,可以对改善学校阅读教学环境,改变不良阅读风气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坚守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否定手机阅读模式。手机阅读模式是一种时代性阅读,是一种生活化阅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时代和感悟生活。

2.教师应积极培育“手机+经典”的新阅读模式

语文阅读,是无言之教,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传统的学校教育受时空的限制,封闭性较强,相比学校教育的封闭性,移动阅读的开放性所带来的影响会比学校中的任何一个教育者要大。因此,在移动阅读的模式下,阅读的不言之教,应该走向有言之教。即为在教师引导下的手机阅读。教师应借助学生喜欢的阅读方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接近“经典”。

不让学生迷失在茫茫的电子书中。这样既不违背移动阅读的大趋势,又可以借助这种形式,结合中职生的阅读认知和阅读水平建立适合他们成长的移动阅读资源。其不仅成为学生手机阅读的陪伴者、分享者,更是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教师应积极培育“传统阅读方法+手机阅读手段”的新阅读模式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阅读注重“体悟”,强调整体思维上的感悟,一般情况下,先将文章读熟甚至诵读于心,在经过反复体味重点字和词句,进而把握文章的行文及所传达的思想和文章技巧。我国古有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思想。

而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在这方面继承了孟子的思想,认为鉴赏文章要从文章全篇着眼,并且要探究文章的思想和技巧。总之,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就是注重整体理解。而这种阅读方式恰恰弥补了学生通过手机阅读所存留的浅层次的阅读问题,消解了碎片化阅读的消极影响。其次,传统阅读方法中的批注式和圈点式阅读方法是在学生有全面的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倡导对篇章语句内涵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再创作能力。目前很多阅读APP都具备及时批注、圈点、笔记的功能,实现了传统阅读方法在手机阅读方式上的应用。相信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同时对提升学生的真正独立阅读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读屏时代中,教师必须坚守传统阅读方法,同时更要将传统阅读方法和手机阅读模式相结合,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培育“传统阅读方法+手机阅读手段”的新阅读模式,从而消解手机阅读带来的随意化、浅表化。

4.教师应呼吁学校甚至政府教育部门积极介入,建立优质电子书库

教师的坚守与重塑,必须建立在学校拥有必要的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的基础上。首先,教师应呼吁学校甚至政府教育部门积极介入,建立优质电子书库。教师的力量毕竟单薄,而政府教育部门的介入,会对发展优秀的手机阅读库源,引导开发优质的阅读文化,真正实现手机阅读与经典文化的相辅相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机公益阅读库源,是指学生经典阅读基本库源。手机电子书库的建立,既能过滤网络过于商业化的电子书籍,又能保证学生在精选书籍的熏陶下,培养阅读情怀。当然,这种电子图书资源库,既是纸质书的电子形式,也应包括所有网络的数字出版物,例如文字、声音、图片、音像等。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怀,用經典引导读者。学校应优化阅读资源和硬件条件,积极构建和改善手机阅读环境,积极建设现代移动图书馆,也要依托无线网络、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可以查询、浏览、下载,获取服务。同时要建立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使阅读模式更加舒适、便利。

其实,将纸质阅读改为手机阅读的教学改革,不仅仅是重塑学生的阅读模式,其深层目的是利用科技的进步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职生是中国制造的支撑,是强国梦的基石。而阅读关乎中职生人生的厚度和宽度,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责任与未来。因此重塑中职生的阅读模式,可以让阅读走进中职生的内心,更走向他们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职生阅读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