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春霞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因此教师要把握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体育活动对学生开展正确引导。通过对排球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排球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关键词:初中体育;排球;个性化设计
排球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学习排球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一些崭新的体育教學理念被注入到排球教学中。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排球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排球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排球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由此开展多元设计。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常识言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课的导入尤为重要。在学习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时,笔者以2016年女排夺冠导入新课:“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排球赛场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要与塞尔维亚女排一决高下……”在教师语言的渲染下,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接着教师进行引导:“发球是排球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进攻的开始,有效的发球,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为防守创造了有利的时机,你了解哪些发球方式,给大家讲一讲它的内涵和优势。”在教师的情境引导中,学生学习排球发球技术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活。
初中阶段,学生运动意识较强,希望在运动中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然而相对于其他运动来说,排球技术相对较难,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兴趣,同时激活学生运动思维,使学生的运动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二、科学设计。帮助学生把握要领
排球技术是由一个个动作组成的,难度大,不易掌握,因此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排球技术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动作,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对排球动作进行进一步分解,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进而准确掌握排球技术。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创意设计,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排球技巧。
在学习《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时,笔者采用了:一“定”、二“托”、三“传”的练习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指定手型。传统的传球定手型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墙来定手型,这样做既累又枯燥无味,因此很难提起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很多学校的操场也无墙可用。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决定采用对地传球定手型的方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用正确的手型对地传球,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手型,以便随时纠正动作,又能提高练习频率,同时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所提高,如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托”即教师利用“托球”游戏让学生体会传球的击球点。三“传”是指教师把两人对传分成四步走:1.传定位球,体会动作要领;2.体会移动取位;3.一抛一传;4.两人一组对传。在此教学过程中笔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地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把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掌握传球动作。此外在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笔者采用了:一“定”、二“动”、三“垫”、四“比”的个性化练习方法。一“定”是指垫定位球,让学生体会触球的部位及动作要领;二“动”是指移动取位,即垫定位球、垫抛球。体会移动取位中垫球的重要性;三“垫”是指在前两个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一抛一垫、或对垫练习;四“比”是进行垫球的教学比赛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比赛中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极大地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陛,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优化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排球活动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它需要整体的配合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初中阶段,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排球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排球活动的趣味化、合作化这一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是重要渠道。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排球技术水平是进行分组的依据。
在学习《排球——正面扣球》时,教师先讲解技术动作特点和方法。待讲解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在练习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八个排球小组,每组都由技术水平或高或低的学生组成。而后教师引导小组之间开展比赛活动。在比赛中,学生不仅习得了扣球的技巧,还养成了合作精神。在训练活动结束后,有的学生兴奋地说道:“刚才有一个球我觉得我根本不可能接到,但就在那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了一个念头即如果接不到这个球,我们小组就输了,所以我立刻回想了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技术要领,挺胸展腹,肩肘和手腕同时发力,最终扣球成功。”如此可见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还矫正了学生在正面扣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体育教学必须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不断创新设计,点燃学生的兴趣,尤其是排球教学,更需要创新。教师要通过科学设计排球教学内容、细化技巧指导、优化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意识,并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领。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