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飞
摘要: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语言渲染、巧用媒体、扮演角色等方法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联系生活;语言渲染;巧用媒体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联系生活、丰富情境
语文和生活密不可分。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巧妙地联系生活,这就需要教师找好切入点,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在讲《风》这一课时,笔者问:“为什么父子二人不肯把热水壶卖掉?”学生们回答:“热水壶是父子深情的见证物。”“是的,这个热水壶的价值是父亲的一辈子再加上儿子的一辈子也挣不来的,但是父子俩却仍然舍不得把它卖掉,就因为它见证了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之中,你与父亲之间有这样的见证物吗?”同学们各抒己见,关于见证物,他们有的说是雨中,父亲撑起的那把伞;有的说是考试失利后,父亲给买的一本书;有的说是母亲不在家,父亲给做的那顿晚饭……可见老师适当的抛砖引玉,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语言渲染、营造情境
语言渲染是创设情境最基本的方法,它的作用不容小觑。例如,《从军行(其一)》这首诗,表现了征人怀乡思亲的真挚感情。为了把学生带入情境,笔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渲染气氛:“荒寂的四野,四顾苍茫,只有一座百尺高楼。时令正是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的季节,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此时,学生们已经完全沉浸在那种寂寥和思亲的情绪之中,笔者趁热打铁,问:“想象一下,这时,征人想对妻子说点什么?妻子又想对征人说点什么?”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煽情的语言描述情境,往往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里的环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巧用媒体、融入情境
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給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方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准备《我的“自白”书》这一课的课堂导入时,笔者在课件里直接播放陈然被捕时的视频:印刷厂里,陈然正在紧锣密鼓地印刷《挺进报》。突然,房门被踢开,手枪对准了陈然的胸膛。妈妈抢到陈然的面前,用衰迈的身体挡住了枪口,怒吼着:“你们枪毙我吧!枪毙我吧!”陈然沉着地用仇恨的眼光,狠狠地瞪着特务狞笑的嘴脸。一群特务拥进房里,得意地抱出一堆墨迹未干的《挺进报》。几个特务拿出了绳索,有的动手来拉开妈妈。这时妈妈已哭不成声,厉声质问:“你们凭什么抓人?”妈妈被特务推倒在地,陈然愤怒地大喝一声:“你们干什么!”妈妈在激怒中突然站起来,嚷着:“好吧,我和你们一起去,我们娘儿俩要活活在一起,要死死在一块!”特务推开了妈妈。
陈然厉声对特务们说:“你们干什么?走就走,慌什么?我要和娘说几句话。”他沉着地走向妈妈,拉着老人家的手说:“娘!你不要难过。你的儿子没有罪,有罪的是那些吃人的野兽豺狼。你要相信你儿子所干的事是正义的。你老人家保重身体,解放的日子一定会来到,等着我回来吧!”说完,陈然挺起胸膛,走在特务前面。
这段视频险象丛生,惊心动魄,学生仿佛一下子身临其境,为陈然的母亲感到痛心,为陈然的处境感到担忧,更为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所动容。
在讲解“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时,笔者播放了陈然在狱中受刑惨不忍睹的视频,陈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通过这段视频,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陈然在狱中与敌人做斗争的艰苦岁月,使学生对卑鄙的敌人恨之入骨,对英勇不屈的陈然肃然起敬。
四、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一)扮演课文里的角色
在小学语文课上表演课本剧富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形式多样的课本剧表演,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表现自我,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自信心得到了满足,从而增强了对语文课的兴趣。
如《第一次》第3自然段这样写道:“瞧,那只穿着漂亮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小男孩儿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站着……然而小男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为了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动词的作用,感受小男孩的犹豫不决,教师请两名同学到讲台上来,一人朗读,一人做动作,体验故事里的情境。
(二)表演课文外的情节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些课文有意留白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在讲完《圣诞老人的礼物》这一课后,笔者问:“小女孩终于拥有了这顶漂亮的假发,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想象,以同桌为小组,把它表演出来。”这时,学生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不一会,同学们就上演了别出心裁的剧情:小女孩的妈妈戴上了假发,原来,这是一顶神奇的假发,戴上它,妈妈的病奇迹般地好了等等。这样的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方法,使小学生走入课文,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取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