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引导学生成长的应然选择

2018-01-09 10:43陈建祥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思维发展小学数学

陈建祥

摘 要:当前的数学教学囿于解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依赖心理,没有合理的方法、思维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表达推理,将自主学习的经历转变为经验。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及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能力;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0B-0075-02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思维过程,及时发现错误、矫正错误,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自主的反思者。反思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考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能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我们总是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为何学生会犯同样的错误?原因是我们缺乏对错误的反思,学生没有反思自己的不足,无法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得成长。鉴于反思能力的欠缺,开展反思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主要以计算为主,低年级学生在计算后需验算,而高年级学生在运算中要自觉检查,采取最简单的方法发现错误。在高年级,学生会经历如下阶段:一是日常反思阶段。当学生接触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后,易产生混淆,很容易记错。他们不会从根源上进行分析,即使有个别学生能梳理学习过程,但反思性却不强。二是被动反思阶段。到五年级下学期,学生逐渐能应对繁杂的知识,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三是主动反思阶段。到六年级上学期,整合性知识增多,学生解决问题不囿于一个知识,他们会主动反思学习过程,选择合适的方式、正确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四是自觉反思阶段。到六年级下学期,以复习为主,学生回顾旧知,建构知识网络。他们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地对整个知识网络进行反思。

二、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1.搭建平台,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反思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其他的好习惯,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使他们逐步树立信心。(1)预习后反思。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知识逐渐增多,预习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重心前移,开展“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再开展教学。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要学习的知识,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储备。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使听课更有针对性,也便于在课堂上加以解决。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柱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学生知道底面、侧面、高等介绍性知识,但学习并未停留于知道的层面,而是提出自己的疑问:“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一样大的吗?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怎样量出圆柱的高?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解决。还有位同学以画图的形式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连结起来,能清晰地反映底面、侧面、高之间的关系。又如,在学习《认识负数(2)》内容时,学生能正确区分正数与负数,正数、负数的排列方向,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正数与负数的具体意义,能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难以理解两种具体相反意义的数量。学生在预习时,如果发现旧知识掌握不好,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避免影响新知的学习。(2)课堂学习后的反思。经过课堂的学习,学生会学到很多知识,如果不加以及时巩固,就会慢慢遗忘。学生通过反思,对上课的知识与学习方法进行再消化、再加工,对解题思路、解题策略进行调整,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反思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试着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系统。教者呈现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有一个空心的圆柱,高2m,圆柱的截面是一个圆环,外径是1m,内径是0.8m,求这个空心圆柱的体积。学生在利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解决这个问题时,都要思考可不可以直接用V=Sh這个公式来求。有学生结合公式,先求出圆环的面积,用π×R2×h-π×r2×h=π×(R2-r2)×h。还有位同学结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上下都是均匀的,截面完全相同的特征,猜测环柱面积也可以用V=Sh来求。(3)单元测试后的反思。学生学完每个单元后,教师要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找出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重难点进行反思,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小学阶段的题型有选择、填空、解答题等,但无论哪种题型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的参与。因而,学生要反思出错的原因,哪些是马虎不认真造成的,哪些是不会列式,哪些是看错数字。学生只有去反思问题,才会认识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解题不投入、知识有所欠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机,强化思维的训练。(1)数学概念、公式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数学概念的语言简明扼要、准确精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要以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在学习面积、表面积、体积等知识时,更多的学生会关注公式的表达,对公式的推导、具体的应用漠不关心,虽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但由于公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变式提问解决学生应用不灵活的现状,促进学生的主动反思。如在学习《体积与容积》一课之后,教者提出变式问题:“一个容器的体积总比它的容器大”,让学生思考这句话是否正确。变式提问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促进知识的巩固理解。(2)习题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总喜欢用套路解题,往往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频频出错。一是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对解题活动进行思考,看错在哪儿,为什么出错?学生通过反思,能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提高思维水平。(2)单元复习课中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在《比例》单元教学中,学生分别从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比的应用等构建知识网络,建立比与分数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在合作的氛围中加强反思体验。(1)生生合作的反思。小组合作中,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彼此分享,表达不同的见解。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反思方法是否合适,反思小组的组建异质搭配是否合理,反思组际间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竞争,反思后进生是否优先选题。如在复习《平面图形》一课时,有一个小组汇报特殊平行四边形时,把一个竖着的菱形横着放,呈现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们顿时一片哗然,在小组讨论中,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同学说,一个菱形无论是竖放还是横放,都是菱形;一位学生说,当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相等时就是菱形,菱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们通过反思、讨论,明晰了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师生合作中的反思。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师生在共同合作中完成任务。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及时查找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师生反思中顺利完成任务。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机械灌输、被动接受的现状,给学生反思自我的时间,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的学习能力,获得反思的体验,让数学教学的重心在反思中从“知”走向“智”。

参考文献:

[1]陈仁胜. 运用解题反思,优化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通报,2002,(3).

[2]郑毓信. 由“熟能生巧”到自觉学习,搞好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1999,(2).

[3]何百通,王工一. 构建反思批判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7).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思维发展小学数学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