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平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1163)
有人说: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情操;一句名言,能净化人的心灵。同样,一节好的班会课,能让学生受益匪浅。一节经过精心准备的班会课,确实能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的触动、思想的改变、心灵的净化、价值的引领……
能否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是衡量一个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标准。目前,主题班会已经成为各种形式的班主任风采展示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笔者以为,要想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有必要对以下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主题班会”是“班会”的一个下属分支。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召开的集体性会议或者活动。从班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角度看,可以将班会分为两大类:常规班会和主题班会。常规班会有诸如晨会、夕会、班级例会等组织形式,主要用于处理一般性班级事务;主题班会则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师生的精心设计,通过策划、开展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主题班会有别于传统观念意义上处理班级事务的常规性班级会议,它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主题班会应具备明确的导向作用、有效的自我教育作用、深层的情感感染作用等,从而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激发学生的成长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主题班会侧重于学生的自我教育,摒弃“责令、要求学生怎么做”的教育思想,提倡“激发学生感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教育理念。
既然是“主题班会”,那么“主题”的选择与确定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与确定,最为重要的是应有针对性,针对不同时期所赋予学生的时代使命、针对不同年段学生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不同班级所独有的集体特质、针对现实生活所出现的共性等。当然,主题的确定要关注学生年龄的阶段性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以解决问题、价值导向为宗旨,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
因此,笔者以为,主题班会的主题应做到“三个点”:一是“切口小一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学生生活中、社会现象中所遇到的一些细小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从而感悟出这些小问题中所蕴含的一些大道理;二是“素材近一点”——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考虑,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活动素材,务本求实,注重行为指导;三是“立意新一点”——在传统教育要求和理念的基础上,融入新时期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拓展主题班会的艺术性、创造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
主题班会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如:模拟现场式、展现报告式、讨论交流式、思考辩论式、竞赛体验式等;主题班会课开展过程中的活动类型也有很多,如:体验活动、才艺展示、故事演讲、情景表演等。在设计班会课的过程中,组织者应根据活动的主题和教育目的的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组织形式,开展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活动,将其有机整合,围绕教育主题进行合理的安排。
当然,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内容是否实在、过程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一节完整的主题班会的设计,一般应包含: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形式、活动过程(设计意图)、活动小结等。此外,在设计主题班会课时,班主任还应根据具体的教育主题和活动内容,正确选择和安排班会课的主持人、活动场地以及参与班会活动的人员。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今,很多班主任都在实践和思考着如何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使其充分发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领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一节班会课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课的标准导向,也是不断改进主题班会课教育效果的基本要求。笔者以为,一节好的班会课,至少应有“好的活动主题”“好的活动开展”“好的活动效果”三个方面。
“好的活动主题”应鲜明地反映出班会课的价值导向,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与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作为班会课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好的活动开展”应具备真实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突出的主题、感人的氛围,即紧扣班会活动的主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所选择的活动合理地进行安排和整合,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打动学生,感动学生,拨动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那根情感之弦。
“好的活动效果”应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够通过主体参与,对班会活动的主题进行深入的体验、思考和理解,对学生今后成长中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行为导向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全国模范班主任任小艾老师说:“主题班会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对学生成长期规律的研究,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关注,对影响学生未来的诸多因素,都要有一定的把握。”可见,一节主题班会课,既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结晶,也是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的集中体现。只有充分挖掘和把握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内涵和教育功能,探索主题班会课组织与开展的途径与形式,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和创设更加有利的机会。
[1]吴虹,罗京宁.一起走过的路:体验式班会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丁如许.打造魅力班会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邓月珍.改革班会管理模式,提升班会课德育效能[J].教育导刊,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