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摘 要:自从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已有十余年时间。新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进步的必然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此次改革要求教师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习惯,使教学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焕然一新。由以前课堂的主角是老师改变成学生,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主要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之后实施的现状做出分析以及对改革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改革现状;改善意见
一、新课程改革现状
1.教师角色的适应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学生保持自由和谐的关系。传统教学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而新课改之后更加强调尊重学生、赞赏学生,不要破坏学生的天性和童真,这对大部分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新课改课堂要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给出老师上课的反馈,积极思考主动踊跃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调节课堂活跃气氛。
2.学生角色的适应性
新课改之后,学生的重要目标就是学会学习,让学生放弃以往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尤其是高中数学更加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遇到问题之后脑海中形成的逻辑思维是高中生在数学课堂学会的东西。学会变通能力,数学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立体几何你要在脑海中有一个想象空间,这是一种抽象的事物,所以你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学之间要学会合作,新课改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课堂也是属于学生的,老师只是辅助学生获取知识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看待问题。和老师保持朋友般的关系,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还是有所转变,只是个别同学还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依靠老师监督学习的也不少,“机械记忆”没有自己的思索和理解。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来看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了。
二、新课改问题的改善意见
1.树立終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教研水平和专业素养。此次新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也有所变化,教师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教案备课上课,只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教出更加优秀的学生,重新学习,调整心态。有的教师对新课改不以为然,认为改来改去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把课程顺序调换了,这种心态要不得。
2.学会及时沟通,弥补不足
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连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都能找出自己的不足,相信我们普通人更有要学习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镜子,可以正衣冠。在新的教学方法上几个老师之间可以相互探讨,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也让老教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都知道数理化三科不分家,数学教学中也可能会涉及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和其他学科老师沟通交流,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和
不足。
3.反思自我,更快进步
教学反思是促使教师最快进步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实践出真知是公认的真理,教师自我反思对新课程改革意义重大,只有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才能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最终促进教育改革的有序进行。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最重要的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能力对自身的成长价值。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自我反思不是一种形式,不应该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为了反思而反思只会造成负能量的产生,我们应当注意反思的质量和效益;(2)教师反思过程中对于其他同事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对于一些自己认识不到的地方要更加注意,不能对同事的意见不予理睬,甚至怀恨在心,想要上升到一定高度,必须有广阔的胸怀和容人之量。
总而言之,就目前新课改之后的高中数学而言,总体改革现状还算满意,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根据新课改要求不断调整策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加深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教会学生数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享受乐趣,及时发现学习漏洞,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条道路艰巨、困难重重,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走出探索艰难险阻的道路,最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德帅.浅析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4):41.
[2]张盛冬.探索协同创新之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时代教育,2015(22):187-188.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