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8-01-03 11:22张国俊
科教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张国俊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出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就要加强课程改革,在机械设计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设计和实践。由于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相结合,在新课程体系中就要将做、学、教融为一体,展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来构建相关教学体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同时也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稳定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械设计课程 理实一体化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10.053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Rational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Guojun

(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vocational colleges aim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rriculum reform, adop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Because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design is a practical course, which requires higher professional skills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better enable students to combin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a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do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and develop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 with the job skills requirements as the core to build a relevant teaching system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industry,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future employment.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在高职院校机械机电类专业教学中,机械设计课程是其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主干技术课程,主要是对机械中常用的零件、结构等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设计方法及机械设计理论等进行研究与分析,在工科类专业的课程中机械设计课程所占比重达到85%及以上。[1]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对学生技术能力培养为干线,以应用为目的来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并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解决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所遇到的内容,并有效解决学时限制和内容广泛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在高职院校机械设计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本文就对高职机械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展开探究。

1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1.1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基本原则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点,第一,院校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应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并坚持建設专业课程,主动向企业或行业培养出专业技能型人才。第二,需要将整体带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对其他课程建设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并通过体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带动专业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第三,坚持以企业参与,行业指导和专业主体的专业建设机制,并促进机制建设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并建立健全专业课程建设机制。

1.2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对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但课程项目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难点,在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创新,并为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服务。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课程改革中发现行业技术应用和课程教学内容相脱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针对性,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指导,学生在就业中的职业态度和实践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学生的职业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为此,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迫在眉睫,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并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建设,从而促进专业课程和相关产业发展相对接,教学和生产相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对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产业服务能力,为行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社会服务,也提升自身的专业课程建设水平。

2 高职机械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2.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由于机械设计制造类课程属于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当前在机械设计制造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并不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不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技术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在机械设计制造类课程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和企业或行业一线专家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来共同制定机械设计制造类课程的教学计划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吸取高职院校在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所取得的成功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并根据岗位实际需求来构建人才培养计划,明确机械设计制造类课程的教学目标。[3]其次,还要根据国家的职业标准,在机械制造设计类课程中应包括有数控车工、铣工、车工、工具钳工、磨工和制图员等职业标准要求。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为干线,以理论知识为支撑,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充分贯彻落实先进的指导思想,突出课程先进性。在教材编制中应融入更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等各项内容,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生产一线中的实际工作状况,缩小教育和就业之间的差距,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最后,在课程设计中还要将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案例作为出发点,采用以图代文的方式来进行案例编写和讲解,使课程内容能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2 划分教学项目

在机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将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作为其根本依据,来构建教学项目,各个项目应将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编写,并按照教学目标、实践操作、问题探究和学习任务等步骤来进行工作任务结构的设计。[4]在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应是通过课程内容来达到学习目标;实践操作是通过教师演示,或是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完成工作任务;问题探究是在实践操作中根据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加深学生对实践操作各个环节的理解和认知。学习任务是根据学生自己所制定的学习目标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各个工作任务结构中教师都应该始终围绕着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为核心,并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在机械设计类课程中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工作项目,车床认知和操作、阶梯轴车削加工、圆锥体车削加工、平面磨削加工等,在车床认知和操作中其工作任务应是让学生对普通车床进行熟悉,并进行首次车削体验,同时还应对车床润滑和维护保养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在阶梯轴车削加工中,选择车台阶轴用车刀,刃磨车刀,粗车台阶轴、精车台阶轴和车槽等;圆锥体车削加工项目中任务是转动小滑板车削圆锥体,偏移尾座法车削圆锥体;平面磨削加工任务是关于平面磨床调整和保养,磨削定位块等。[5]

在机械设计制造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车床是重要的一种加工机床,主要用于对各种回转体端面和回转表面进行加工,工件相对刀具旋转和沿着工件轴线进行纵向或横向运动,方可完成工件加工。在车床操作前学生应对车床中的操作手柄及操作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并熟悉不同操作手柄的作用。

3 高职机械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在机械设计制造类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打破了传统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零件课程和理论力学的界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即机械原理、工程力学、机械零件和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完理论课程后即可得到实践应用,使各个部分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得到良好衔接,也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6]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解平面四杆机构内容时可以将理论力学中的运动学知识穿插进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运动学知识来对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并为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提供依据,同时讲解运动学理论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同时将原本的课程划分为多个模块,如认识机器、机器的常用机构(如凸轮机构、四杆机构、间歇机构等)、传动件(齿轮传动、链传动、螺旋传动等)、支承件(轴、轴承)、连接件和综合训练。如在齿轮传动项目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对轴系部件和减速器进行观看,并在脑海中产生齿轮传动的概念,并通过CAI动态图形画面将齿轮加工过程和范成原理呈现出来,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情况有所了解,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7]或让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根据所提供的齿条刀来进行齿轮模板加工,并将齿轮加工的过程绘制出来,从而明确变形齿轮产生和加工的过程。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将实训、实习及实验等教学环节相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项目的开展迎具备较高的教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在工作任务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应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

本文系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机械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编号:HYRW1607)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静,张功学.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3):42-43,49.

[2] 刘唯伟.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7-39.

[3] 陈君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3):104-107.

[4] 刘志刚.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通讯,2014(30):19-21.

[5] 刘书华,焦林,贺健琪.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的探讨[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1):57-59.

[6] 韩键美,周大伟,卢志伟.高职《机械设計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2.28(8):119-120.

[7] 李琰,杜娟丽,徐卫星.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6):96-97.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