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
摘 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这就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两点要求:一是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二是辅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和手法。重点讨论了作为老师如何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捕捉细节、传递真情,真正写出记叙文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写作教学;记叙文;真情实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些佳句之所以能久远地为人们所传诵,就是因为情至真、意至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伪饰矫情的文字是让人生厌的,写文章要发自肺腑,抒真性情,表真情意!
然而,大多数学生写作时往往是想写出真情实感却又苦于“无源头活水”,往往是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打开情感的闸门,没有触发情感的按钮。要问世间“情”为何物,答案是“情”首先是生命之“真”:“高山流水”是真诚的友情;“舐犊情深”是本真的亲情;“落叶归根”是乡土之恋……所以,写文章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做到“真实可信”“感情真挚”。
现在来谈谈如何才能捕捉瞬间火花,传递浓浓亲情,进而写出记叙文的真情实感。
一、捕捉灵感,慎重选择“动情点”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瞬间的感动。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往往会让我们的内心泛起一丝涟漪,这就是写作之源泉。捕捉并记录灵感,就会得到清新自然的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及时记录。
灵感是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佳词妙句往往会在彼时彼地灵光一现,而时过境迁则会兴致全无。唐代诗人李贺常常带一个书童,骑着驴子,背着一个破旧锦囊出去游览。想得一句诗,就记下来投入锦囊中,晚上,研墨铺纸,把白天所得的诗句写成全篇。这正是及时记录灵感的好办法。冰心也说过,《繁星·春水》中的诗作,都是自己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如果你是生活的有心人,如果你也有一个储满灵感的锦囊,那么你在寫作时就一定能够巧妙而慎重地选择出为你的文章增添色彩的“动情点”。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有灵感显现,那么,别舍弃它,它是你写作的宝贵财富。它能让你的文章充满灵性,闪耀出动人的光彩。
二、提炼内容,精心打造细节描写
大凡范文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裁剪构思的。那么,在记叙文中怎样来精心打造细节描写呢?提炼内容,细化动作是个很好的办法。
朱自清先生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细化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动作,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背影”是课文的闪光点,也是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本文除精选了父亲的背影,还有非常精彩的四次“流泪”。这四次“流泪”,更是细化到了极致,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它造就了感情上的波澜迭起,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人间最美好、最动人的莫过于诚挚的情感和纯真的心了。透过那晶莹的泪光,我们便能够深切地体味儿子对父亲永恒的挚爱。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背影》,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提炼内容、细化动作描写对于表达文章主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一大法宝。
三、用心铺垫,巧妙自然升华中心
主题的升华是指文章的主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是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从所描述的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凸现出文章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作品,总会在主题的升华方面下一番功夫。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情感的表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需要作者像一名高明的导演一样,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用心做好铺垫,才能升华中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投入自我,真诚留下自己的身影
优秀的习作都能抓住阅读者的心。作文时如果能适当注意人称的变化,如变第一、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并辅以适当的手法,如呼告等,往往可让阅读者置身于作者创设的情境,想作者所想,被作者表现的情感感动。所以,要想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就必须投入自我,真诚留下自己的身影。
以上内容是本人有关如何写出记叙文的真情实感的一些观点,也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瞬间灵感,精心提炼内容,锤炼精彩语言,真正地投入自我,用手中的青春之笔,传递浓浓的亲情,书写动人的诗篇吧!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