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习方式,化负迁移为正迁移

2018-01-02 15:40陈兰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迁移学习方式苏教版

陈兰兰

摘 要:为了减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负迁移,提高解题正确率,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对比题组、揭示数学本质、加强巩固练习、调整教学内容等措施转变学习方式,促进高效教学。

关键词:苏教版;学习方式;迁移

数学学习中的负迁移是指学生已经学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会对学生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干扰,阻碍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或者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刚刚掌握,会对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起到感人作用,从而让部分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时因负迁移而出现错误。

那么,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尽可能地让学生少出现数学知识的负迁移呢?笔者认真地研读苏教版各个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化负迁移为正迁移,将数学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一、设计对比题组,化负迁移为正迁移

在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出现数学知识负迁移的差错主要是因为新知识和旧知识相似或相近,导致学生在理解或记忆知识时出现错误。假如教师在处理这类负迁移知识时精心设计对比题组,就能让学生在辨析中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从而降低解题错误率。

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课时,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出现了错误的理解,就如他们混淆了“”和“吨”的意义。因此,笔者在课堂上让他们分析比较,帮助他们清楚地感知到“”是一个份数,“吨”是一个具体的量。

(出示对比题组:(1)有5吨铁,运走它的,还剩下多少吨?(2)有5吨铁,运走吨,还剩下多少噸?)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仔细地读一读这两道题目,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这两道题目的已知条件都是“有5吨铁”,问题都是“还剩下多少吨”;区别是第1题是“运走它的”,第2题是“运走吨”。

师:好的,我们已经知道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现在请你们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

生1:两道题目的算式一样,都是5-=4(吨)。

生2:我不认同。我认为第1题的算式是5×=2(吨),第2题的算式是5-=4(吨)。

生3:我的答案和生2一样,但是做法不一样,第1题的算式是5×(1-)=2(吨),第2题的算式是5-=4(吨)。

师:对于生1、生2和生3的解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生3的解法是最好的,不仅计算正确,还把思考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生2的第1题中的“”可能碰巧做对,生1的解法不对,因为第1题中的“”是运走的“”,那么说明剩下的有5吨的“”,就是把5吨平均分成2份,取这样的1份;第2题中的“吨”表示具体的数量,就可以直接加减计算。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巧妙地设计了两个陷阱:一是运走和还剩;二是“”和“吨”,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异,从而把学生错误中的负迁移降低到最低,提高解题正确率。

二、揭示数学本质,化负迁移为正迁移

揭示数学本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从数学的角度去掌握事物的本质。这样就能从源头上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负迁移转化为正迁移,提高解题正确率。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再让他们用数学语言概括出角的概念,最后运用角的概念去判断哪些是角,最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观察了很多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你觉得什么是角?

生1:角是有一个公共的端点,从同一端点出发的两条射线,角是一个平面图形。

生2: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大小无关,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

师:很好,我们自己概括出了角的特点,现在我们运用刚才说的去看看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如图1)

生:第1个是角,因为有一个公共的端点和从同一端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第2个不是角,因为它从同一端点出发的射线不是直的;第3个不是角,因为它没有两条射线;第4个不是角,因为我们找不到顶点;第5个不是角,因为它没有两条射线。

师:根据角两边张开的大小不同,我们还可以把角分成直角、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要小,钝角比直角要大。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请你判断哪个钟面是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图2)。

生:第1个钟面形成的角是直角,第2个钟面形成的角是锐角,第3个钟面形成的角是钝角。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众多教师知道生活中的角会给学生学习角的知识带来负迁移,但是我们只要在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中帮助学生把握角的概念的本质,就能让他们顺利地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

三、加强巩固练习,化负迁移为正迁移

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旧知识会对新知识产生干扰作用,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未巩固当堂学习的新知识。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巩固数学新知识。

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学生由于受到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末位对齐”等负迁移,导致他们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对“数位对齐”产生了负迁移。

(出示题目:9.3+6.98= 24+9.9= 13.8-8.3= 7.56-4.56=)

师:同学们,请你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这些小数加减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的错误。)

师:第1题,刚才老师看到了这样几种做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9.3 9.3

+ 6.98 + 6.98

15.98 16.28

生1:我同意第1种做法,因为我们在做整数加减法时是要末位对齐的,所以我认为小数加减法也是要末位对齐的。endprint

生2:我不同意第1种做法,我支持第2种做法,我们在做整数加减法时是相同数位对齐的,即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百位和百位对齐。所以我们做小数加减法也要相同数位对齐,因为9.3表示9个1和3个0.1,6.98表示6个1,9个0.1和8个0.01,所以9和6对齐,3和9对齐。

师:其实我们在做整数加减法的时候也是要相同数位对齐的,只是没有小数点看起来就像末位对齐罢了。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道小数加减法的题目吧!

(出示题目:(1)24+9.9 (2)13.8-8.3 (3)7.56-4.56)

生:24 13.8 7.56

+ 9.9 - 8.3 - 4.56

33.9 5.5 3

我们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得到的结果如果是小数点后面为0,则可以省略不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由于有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另一方面会给部分学生在列竖式时的对齐方式带来干扰影响。因此在巩固练习时,教师呈现了多种类型的小数加减法,如不同位数的小数加减法、整数加减小数、结果需要舍0等,不仅可以防止负迁移,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正迁移,加强他们的巩固程度。

四、调整教学内容,化负迁移为正迁移

教学内容是教材编委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编写的学习材料。作为一线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化负迁移为正迁移,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时,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且没有余数的36÷3,其次再呈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且有余数的65÷3。

(出示题目:每根跳绳3元,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多少元?)

师:同学们,请你们自己列式解答这道题目,并想办法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生1:65÷3,先算6除以3,在十位上商2;再算5除以3,在个位上商1。最后的商是21,余数是2。(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竖式。)我的检查方法是盖住答案再用竖式计算一次,发现两次的答案是相同的。

生2:我的答案和生1是相同的,65÷3=21(根)……2(元)。我是用乘法来验算的,因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所以只要21×3+2=65(元)就可以了。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乘法来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那如果在验算的时候没有余数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2:余数是0,我们只要“商×除数=被除数”就可以了。

(出示题目:每根跳绳3元,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验算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生:36÷3=12(根)。我检验的方法是12×3=36(元)。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特殊情境作为例题展开教学,并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除法的验算方法。因此,当筆者给学生出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时,他们就能自己总结出除法验算的方法了。

总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出现负迁移的差错不可避免,那么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负迁移,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正迁移中巩固基础,培养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迁移学习方式苏教版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