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凯
摘 要: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出发,初中语文教学在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民族意识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教学实际;渗透
前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开展道德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最佳途径,也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主要渠道之一。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其内容涵盖的面积较广,而且有很多适合教师用以向学生渗透德育的内容。对此,各位教师应该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就课程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和道德教育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同时培养学生产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去认识和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进而有机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现笔者就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
德育教育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加强对学生在热爱汉语语言文字以及中华文化的情感方面的培养。我们知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它凝聚了中华人民的无穷智慧。中华文化中的汉语语言文字具有精确、富有灵性的特点,不仅是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让中华文化变得魅力无穷。而且其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组合形式,使汉语这门语言变成了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汉语语言的美感,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和热爱汉语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思想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蕴含着浓厚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挖掘这些作品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信仰和追求真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进而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感恩教育。感恩之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道德情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感恩的文章,比如说描写亲情的《背影》,描写抗战的《金色的鱼钩》等等,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有关感恩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会感恩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感恩先辈们的付出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稳定,感恩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等等。让学生在学会感恩的过程中思想情感自然而然地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包括课内渗透、课外渗透两个方面。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场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坚持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德智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可以为课文内容配以相适应的资料,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在学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情感,进而获得真实的体会。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利用课内实践落实德育教育外,教师还可以将德育教育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进而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外积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特征的发展。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多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优秀读物,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各方面的思想教育,进而落实德育教育。除了以上两种形式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作文课,向学生渗透德育。众所周知,作文课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相应的影响,避免急于求成。毕竟语文教育不是政治教育,不能像政治教育那样直接和明确。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特点,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此,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注意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并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进而逐渐将健康的审美、高尚的道德情操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受到正面教育的熏陶。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还要注重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都比较大的时期。所以,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展的德育活动要着重体现导向性、实践性、益智性、趣味性,坚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还要注重讲究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師要不断地为学生真切体验、主动参与、实践磨炼创建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并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将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内化,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陈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思考[D].喀什师范学院,2013.
[2] 颜筠.“化知为德”: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湖北大学,2012.
[3] 王庆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 陈继锋.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