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12-11 14:43骆茂巍
关键词: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语文课堂

骆茂巍

【摘要】 高中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学生对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再经历自己的感悟、体验,最终得到语文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和深入研究文本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025-01

0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都是指向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思维、创造发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正因为如此,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我们每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提问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营造良好氛围来促进学生提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教师要善做一个“构建”者,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思考、交流、表达,使课堂教学成为多边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教师要善做一个“鼓动”者,热情鼓励学生敢于發言,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还要善做一个“引导”者,认真倾听学生的“芸芸众声”,善于觉察他们独特新颖的视觉,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再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在“仁者”“智者”的交流碰撞中悟出“真谛”。

三、精心研读文本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新的经验、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在此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也开始走进文本、走进教师、走进学生……我们不否认课堂教学要改革,但改革并不是追求形式,也不是简单的让课堂返回原点,而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文本。就语文教学而言,文本是核心,所谓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脱离了文本,也就没有所谓的理解了。

文本细读,首先要解决的是文本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而文本语言是基础。要让学生能在文本细读中把握文本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就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引导学生从意思、感情、语气、意向等方面着手。以《荷塘月色》为例,开篇即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何为“宁静”,作者心里为何会不宁静,妻儿都睡了,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去了哪里,心情如何?如此,抓住这些文本去揣摩作者的心境变化,再结合写作背景,也就自然能体会作者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让他们明白自己是阅读的主人,谁也代替不了也是无法替代的。面对文本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同时伴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质疑,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经典的解读永无止境。

[ 参 考 文 献 ]

[1]马燕钧,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3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