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免费师范生创新性培养方法探究

2017-12-06 18:08付晓
学子·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创新

付晓

摘要:自2007年国家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进行规定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免费师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培养他们对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现象和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公平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作为培养他们的学校,要从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教育技术能力、心理意识即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开 展小规模强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创新;培养方式

2007年国家出台政策:从2007年入学的新生起,在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展免费师范生教育,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人才提供条件。[1]从这一政策的出台,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也代表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免费师范生的发展。和普通的师范生有明显区别的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校给予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的优惠政策,同时有着明确的职业定向,即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希望工作在城镇学校的免费师范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2]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分析不同的研究者对免费师范生的看法,了解培养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意义,并从高校角度提出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创新性方式,这样才能对其培养方式更有针对性。

一、免费师范生研究成果探微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到关于免费师范生的研究领域,并提出了各种各样层次鲜明的观点。除了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之外,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设置免费师范生专业,并陆续开始招生。这其中郑继兵等将“免费师范生”界定为2007 年以来接受6 所部属师范高校免费教育的师范生,并尝试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做出界定: 在贯彻国家政策文件、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过程中,形成的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培养方式和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为一体的教育组织结构运行模式[3]。赵宏玉等认为免费师范生作为特殊政策与制度安排之下的学生,他们既是普通的大学生,又是特殊的职前教师群体,有明确的教师职业定向,毕业后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但是缺乏对教师职业深入的认识。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生源地、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4]胡久华等人认为免费师范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要面对和普通师范生有相当大区别的问题,只有把握住免费师范生在学习观、人生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的群体特征和成长发展特点,才更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免费师范生得到更好地培养。[5]通过文献梳理法,笔者将免费师范生界定为自2007年国家出台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后,在各类师范院校接受免费教育的师范本科生,但是不包括在职再教育研究生以及进修教师。综观各学者的研究,会发现大多数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问题归结为国家政策对师范生的约束以及政府针对免费师范生提出的具体措施,在这里,笔者将从高校角度,研究免费师范生的创新性培养方法。

二、培养免费师范生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基层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有学者调查,2006年全国农村小学46岁及以上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而25岁以下年轻教师比例仅为1/10。[6]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大多数是到农村中小学进行实习,然后就会向上层教育机构流动,农村中小学缺乏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造成了基层教育师资力量的流失。在人才持续流失的过程中,人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如此恶性循环,基层中小学师资力量更是薄弱。同时有学者认为农村教师普遍学历偏低,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教师,比较突出的情况是大多数教师都是选择在工作后,通过函授、自考等途径获得相对高一点的学历。教师知识结构大多只专注于自身所教学科,缺乏相应的百科知识以及基本教学技能,这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很大影响。[7]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免费师范生,使其毕业后回到需要的地区从事中小学教育有利于为农村的学校注入新鲜的教育力量,提高其教师质量,解决基层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促进基层教育更好地发展。

2.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依据的方法,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公平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在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还是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的教育公平问题。纵观整个教育体系,与城市教育相比较,乡村教育处于边缘化地区,造成了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区域分配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之间差距较大等问题,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维护社会的和谐。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这个阶段,积极开展培养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优秀的免费师范生,为农村地方教育服务,实现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和谐发展,

三、免费师范生的创新性培养方法

1.提高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是学生了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影响因素,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般本科生对优秀资源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学习主动性很强,探究意识也比较强,考研率居高不下。但是反观免费师范生,他们在入学之时就签订协议,在工作期间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否则就会违反相关要求,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在清楚自己的职业定向,知道自己以后毕业了就会有工作的现实之后,不愿意再去积极学习知识。综观多数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各种数据的支持下,免费师范生学习的概率相对来说小于普通师范生。由此可见,免费师范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得到提高。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辅导员工作体制,帮助免费师范生确定人生目标。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管理岗位第一线的工作者,亲自接触学生的机会比较多,需要指导学生的成长之路。辅导员要引导免费师范生乐学、好学,培养他们好学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乐学的习惯,使他们更自觉地去学习免费师范生的课程,主动地去接触基层教育的现实状况。同时,辅导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享受权利的时候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endprint

(2)通过教育评价,提高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内在动机的帮助,更需要外在动机的配合。在学习过程中,外在动机主要包括物质奖励、言语奖励等,适当的外在的动机更多地刺激他们学习的欲望,促使他们努力向上游流动。免费师范生的生源大多属于农村地区,适当的物质奖励和言语奖励能够让其看到学习的效益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所以,要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评价,采用考试、考察等手段,对其进行评价,同时也要注意时效性,及时的给予评价。

2.增强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即教师能够熟练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是教师能够开展现代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师范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现代教育素质。所有师范生在以后的教学中都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免费师范生要加强自己的教育技术素养。而从赵呈领等人对所属院校部分免费师范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若按照认同度的高低依次赋值为 5、4、3、2、1 ,在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熟悉和了解方面,均值基本都处在 2 和 3 之间,情况不容乐观;免费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率最高的是多媒体课件,高达 86.5%,而对新型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仍旧非常不足。[8]综上我们可以创新高校开展教育技术课程的方式,采取反思性教育,即在公共教育基础课程之中,开设“反思课程”,主张增加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的现场操作机会,做到即学即会,活学活用,将实际理论课程与教育技术合二为一。通过对实际理论课程的学习,间接地学习教育技术。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使现代教育理念深入免费师范生的意识领域。一旦学生拥有了现代教育理念,就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去探索和学习教育技术,着重对教育技术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更多地选择自主权,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意愿,选择合适的现代化信息课程。

3.加强心理意识教育

通过分析相关学者对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去向的调查数据,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农村生源的免费师范生在接触到外面世界之后,在毕业后大多数希望留在城市進行教学,不情愿甚至抗拒回到生源地中小学担任教师,但是出于经济、家庭等各种现实条件所迫,不得不选择回到家乡进行教学,因此会对教育事业产生抵触心理;城市生源的免费师范生大多不是自愿选报这个专业,出于家庭的要求而不得不选报这个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愿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未能具备相应的教师基本技能,毕业后甚至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这充分说明了免费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认同上,尤其是在定向教师职业上出现误区。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使农村地区的学生选择接受免费师范生教育,希望借此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社会地位,但是免费师范生的定向培养模式,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由此产生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基层中小学进行教育的现象。因此要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认同感教育,培养其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注重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和谐发展。同时通过研究免费师范生的生源来源,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地区,接受的教育与城市孩子差距较大,初次来到城市,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认识到人都是平等的,把关注点聚焦在自身学业的发展上,着重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不仅可以使免费师范生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为他们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对所教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打下基础。

4.开展小规模强化教育

小规模强化教育是荷兰高等教育特色评估中的一类,这种教育的特色在于教学活动集中,并伴随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应用型的教师,又可以改善师生关系,鉴于此,这项措施同样可以应用到高校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中。在当前高校普遍扩大招生的现状下,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可以采用分班精英化教育。减少每班人数,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要创新操作性教育课程,对免费师范生的实践课程采取打分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免费师范生教育是国家为基层中小学校培养师资力量的重要举措,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是各大师范院校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认清教育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意义,并了解其培养现状。作为高校,要有针对性的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培养出更适合基层教育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2]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 试行) 的通知,国办发 [2007] 34 号.

[3] 郑继兵等.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 65-67.

[4]赵宏玉等.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结构与特点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6):62-66.

[5]胡久华等.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发展及其培养[J].中国教师,2013,(7):31-35

[6]叶平,张传萍.对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政策,2007,(4):40-42.

[7]龚炜.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免费师范生学习主动性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1):151-152

[8]赵呈领等.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电化教育研究[J],2012,(6): 57-6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创新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