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举例

2017-11-07 15:03杨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杨飞

【摘 要】函数与方程思想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在本文笔者列举了函数与方程思想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思想;应用举例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平面向量问题的函数(方程)法是把平面向量问题,通过模、数量积等转化为关于相应参数的函数(方程)问题,从而利用相关知识结合函数或方程思想来处理有关参数值问题。学生在解题时一般要遵从以下几点:

首先,向量代数化,利用平面向量中的模、数量积等,结合向量的位置关系、数量积公式等进行代数化,得到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

其次,代数函数(方程)化,利用函数(方程)思想,结合相应的函数(方程)的性质来求解问题。

最后,得出结论,根据条件建立相应的关系式,并得到对应的结论。

例题展示:

已知e1,e2是单位向量,e1·e2= 1-2 .若向量b满足b·e1=2,b·e2= 5-2 ,且对于任意x,y∈R,|b-(xe1+ye2)|≥|b-(x0e1+y0e2)|=1(x0,y0∈R),则x0= ,y0= ,|b|= 。

例题解析:

其实本问题就等价于|b-(xe1+ye2)|当且仅当x=x0,y=y0时取到最小值1,

即|b-(xe1+ye2)|2=b2+x2e12+y2e22-2xb·e1-2yb·e2+2xye1·e2=|b|2+x2+y2-4x-5y+xy在x=x0,y=y0时取到最小值1,

又|b|2+x2+y2-4x-5y+xy=x2+(y-4)x+y2-5y+|b|2=(x+)2+(y-2)2-7+|b|2,

所以,(x+)=0;y-2=0;-7+|b|2=1

解得,x0=1;y0=2;|b|=2

二、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解析几何中的最值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在深刻认识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抓住函数关系,将目标量表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借助于函数最值的探求来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题展示:

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以原点O为圆心,椭圆C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y+2=0相切。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Q为椭圆C上不在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F2作OQ的平行线交椭圆C于M、N两个不同的点,记△QF2M的面积为S1,△OF2N的面积为S2,令S=S1+S2,求S的最大值。

例题解析:

(1)由题意知e==,

所以e2===,

即a2=2b2,又以原点O为圆心,椭圆C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为x2+y2=b2,且与直线x-y+2=0相切,所以b==2,

所以a2=4,b2=2,故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设M(x1,y1),N(x2,y2),直线OQ:x=my,则直线MN:x=my+,

由x=my+,=1,得(m2+2)y2+2my-2=0,

y1+y2=-,y1y2=-.

所以|MN|=|y2-y1|

=

=

=,

因为MN∥OQ,所以△QF2M的面积等于△OF2M的面积,S=S1+S2=S△O MN,

因为点O到直线MN:x=my+的距离d=,所以S=1-2 |MN|·d=1-2 ××=

令 =t,则m2=t2-1(t≥1),

S==,

因为t+1-t≥2=2(当且仅当,即t=1,也即m=0时取等号),所以当m=0时,S取得最大值。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数列问题函数或方程化法形式结构与函数或方程类似,但要注意数列问题中n的取值范围为正整数,它还涉及的函数具有离散性特点,所以学生在解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分析数列式子的结构特征,看看它是否符合函数的特征。

其次,根据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函数或方程,转化问题形式,以便求解。

再次,研究函数性质,结合解决问题的需要研究函数或方程的相关性质,这里主要涉及函数单调性与最值、值域问题的研究。

最后,回归问题,结合对函数或方程相关性质的研究,回归问题,最终找到答案。

例题展示:

已知,数列{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

(1)若a1=2,且a2,a3,a4+1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在(1)的条件下,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设bn=++…+,若对任意的n∈N*,不等式bn≤k恒成立,求实数k的最小值。

例题解析:

(1)因为a1=2,a32=a2·(a4+1),又因为{an}是正项等差数列,故公差d≥0,

所以(2+2d)2=(2+d)(3+3d),

解得d=2或d=-1(舍去),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2n.

(2)因为Sn=n(n+1),

bn=++…+

=++…+

=-+-+…+-

=-=,

=

令f(x)=2x+(x≥1),

则f'(x)=2-,当x≥1时,f'(x)>0恒成立,

所以f(x)在[1,+∞)上是增函数,

故当x=1时,f(x)min=f(1)=3,

即当n=1时,(bn)max=1-6,

要使对任意的正整数n,不等式bn≤k恒成立,則须使k≥(bn)max=1-6,

所以实数k的最小值为1-6。

参考文献:

[1]邹丽丽.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4年02期.

[2]陈江华.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年03期.

[3]张玲.初中数学解题方法的总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17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