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保国+高飞
摘要:如何加强班级建设、充分发挥班级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途径有“四要”,即要确立好班级发展的目标、要建设一支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要狠抓学风、要切实注意后进生转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四要”
班级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基层组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单位。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及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班集体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建设。从另一方面讲,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管理水平,也直接关系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班级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工作,笔者认为应当从“四要”着手。
一、要确立好班级发展的目标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城,班级建设何尝不是这样。只有确立了正确、高远的目标,班级建设才有方向,才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前进。班级建设实行以目标管理来代替原本呆板的拘泥于形式的“保姆式”管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辅导员对班级实行的都是目标管理制,实质上是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转化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内驱力,促使全班学生的智力及能力发展符合社会和自身的需要。组织任何活动过程的水平如何、效果怎样,与活动主体事先设计、确定的目标是否恰当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班级的目标管理是一项有目的、有步骤、有控制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掌握其规律和要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管理才能,才能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比如:形成系统,建立“班—组—个人”和谐一致且有竞争合作机制的目标体系,让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在一个有明确目标的网络中进行。班级的目标一旦确定,就意味着整个班级的所有小组和个人的行为动作都规定于一个统一的标准之下。因此,班级管理者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订一些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组织一些既要靠全班学生的集体努力又能发挥个人特长的竞赛活动,使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处于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统一意志又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进而形成集体与个人双向影响的良性循环。
另外,在确立班级目标时可以在结合本班级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向企业学习,让企业文化进班级。具体来讲,可以学习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营造特色班级文化。学习企业文化的战略特征,创建品牌特色班级。学习企业文化最根本的商业准则,凝练班级精神。学习企业文化的人性特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二、要建设一支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
班级管理中班干部队伍的组建是不可缺少的,对一个班集体来讲,班干部队伍决定着以后班级发展的方向,有怎样的班干部队伍就有怎样的班集体。要想把班级的各方面工作做到最好就必须有一支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如果班干部能力都不强,那么管理组织一个集体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要想班级发展得好就必须要建设一支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当然,这个能力强也包括思想素质和作风都要过硬。
三、要狠抓学风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这就决定了班级学风的好坏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学风是优良班集体的核心,以学风促班风应成为优秀班级管理的治班宗旨。只有抓好学风建设,才能保证优良的班风。
作为一个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高职院校不少学生学习的惰性比较强,相对而言教育他们遵纪守法、积极参加活动比让他们认真学习要有成效,在“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下,在學校各考核部门的严格考核制度约束下,各班主任视考核为班级的生命线,一切围绕考核来做工作。狠抓学风,班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学生都热爱学习了,谁还会去违纪,做一些无聊的事?自然班风就会好。
四、要切实注意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就是人们常说的“差生”,也就是指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均较差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多数为高考落榜生,经专家研究分析后进生大都具有两种心态,一是为了混个大专文凭,进校后,学习态度消极,得过且过。二是把高职作为“最后的选择”,进校后对自己不能准确定位,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前途不抱希望。
教师不能认为后进生“无可救药”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事实证明,后进生可塑性非常强,经过帮助教育、指导,可以培养成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兵,陈静.移动互联网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机制探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5(4):93-94.
[2]苗瑞.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183-184.
[3]高俊强.德育渗透教育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尝试[J].消费导刊,2015(8):174.
[4]郭莹.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创新管理模式探索[J].企业导报,2016(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