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地理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应用、师生关系、学习氛围等几个方面对其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应用;模块建构;合作探究;学习环境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20世纪70年代,瑞士学者皮亚杰首次提出建构主义概念,建构主义最初的研究领域为心理学,之后逐渐延伸到教育学中。建构主义理论主要面向学生,强调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与理论体系的建构。与传统教学恰好相反,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师并无较多的关联。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社会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当代社会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运用到教学中,对教学发展与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其构成如下图所示)。
当代学习理论的要素框架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师逐渐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方法不同,其效果也有所差异。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合作探究型师生关系
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注重凸显其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事物间联系的建构,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观点分享,教师给出相应的教学意见,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建立这样的合作探究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课堂教学也将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地理的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以及生物条件等方面进行思考。
2.按照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育学观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观点。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者通常以自身思维为主进行事物性质的建构,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具有其相应的差异性。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评价时尽可能从多角度进行评价,且方式也應多样化。例如,某些学生擅长地球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应首先对其思维方式进行认可,鼓励其继续发挥其长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者,某些学生可能对遥感技术认识较为深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遥感案例为中心进行教学。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
3.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进行地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视角也应发生转变。
首先,地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应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进行创新式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其经验与情境性,即每个情境均有较多的知识概念包含其中。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将知识引入到建构主义式的教学中,因而知识原理与情境教学是难以契合的。反之,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式教学,可以将学习的环境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教师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并以教具辅助教学,学生便能迅速融入当时的环境中,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其次,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能够让课堂形成自由、和谐的氛围。而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基本目标。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中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促进其成绩的提高。
4.改进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知识搭建平台
随着教育改革的到来,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新的教育模式所替代。在当前改革浪潮中,还需要对地理课堂教学价值观进行调整。从本质上来说,地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对周围事物的分辨能力,以保护环境、地球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师知识平台的搭建方向应进行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与人文理念。
三、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使用使地理教学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曹福海.对建构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的初步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赵秀芳,张博.浅谈CAI课件在《东南亚》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24):50.
[3]陈旭远.中小学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徐斌艳.极端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数学教育[J].外国教育资料,2010(3):6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