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17-10-20 03:26杨靖明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实践研究培养模式

杨靖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落实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近年来舞蹈教学活动逐渐受到重视,落实舞蹈人才选拔工作,是培养舞蹈人人才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舞蹈教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实践研究

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与生动性,通过对学生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提高自身气质与内涵,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为保证我国拥有足够的舞蹈专业后备人才,需要构建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选拔与人才提升,为我国舞蹈教学的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一、培养舞蹈专业拔尖人才的基本手段

对舞蹈专业的拔尖人才实施选拔与培养工作需要运用科学的选拔手段以及合理的培养模式。从舞蹈专业发展与实践应用来看,该专业主要涉及遗传性、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训练学等多项理论学科,需要结合人体技能测评方法与标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艺术素质等多个方面实施考核与测量,从而为舞蹈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发展基础,提升培养效率。

(一)身体素质的选材标准

人体形象与舞蹈形象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展现优秀的舞蹈视觉效果,首先应保证舞蹈表演者拥有符合舞蹈专业需求的基本身体素质,例如身体形态、运动素养等。由于学生的身体形态受先天基因的控制,对学生自身条件的测评是培养舞蹈拔尖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需要保证培养者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舞蹈“苗子”。

因此,培养舞蹈拔尖人才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通过对学生开展身体素质选拔工作,对学生进行培养前筛选工作,该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测试”与“预测”。从舞蹈专业角度分析,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身形,通过对雪深脸型、头围、五官、颈型、肩型、腿型、身高、体重、身体比例等身体情况进行测量,从而对学生的肢体展现效果进行评定。

(二)智力结构与情感智慧考核

构建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从人才培养的“智力结构”入手,通过分析舞蹈人才所许的智力标准以及能力标准进行整合,使二者协调统一,达到一个最佳的理想状态,例如学生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身体支配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动作运用能力、形象塑造能力、细节捕捉能力等。选拔舞蹈人才时,可以通过情景表演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进行考察,对学生在特定情景下的表现进行判断与评析,从而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除此之外,“情感智慧”是对学生的另一项评定内容,该内容与学生的“智力结构”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学生的艺术气质、表现能力、理解能力、节奏感知能力、乐感舞感领受能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智慧”进行判断。选拔舞蹈人才时,可通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判断、舞蹈动作的判断,从中了解学生的“情感智慧”水平。

(三)综合素质的培养标准

对舞蹈学生实施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舞蹈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舞蹈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其一,“道德素质”;其二,“身体素质”;其三,“审美素质”;其四,“心理素质”;其五,“文化素质”。

(四)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我国教育部门教书育人的根本,无论任何年级、任何专业的学生均需要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端正政治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两学一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身体素质

舞蹈教学表演活动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体力,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将会影响到表演的正常发挥。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人才选拔工作中,应注重培养舞蹈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每天能够定时、定量的開展各项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身体耐力、臂力、握力等。

(六)审美素质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视觉感观下的艺术活动,依靠人类对“美”的赏析与判断,是一种身体美的体现。舞蹈学习者、表演者、欣赏者只有拥有良好的审美意识才能够对舞蹈技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舞蹈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认知能力。为此,舞蹈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舞蹈意识,能够对肢体、行为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领受舞蹈表演的深层含义,达到艺术表演的最高境界。为此,教师对舞蹈拔尖人才进行培养时,应注重学生很美意识的引导,增强学生自信心与成功感,使学生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拥有高水平的舞蹈技能。

(七)心理素质

舞蹈专业的学生仅仅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只能在日常练习中现在出高超的舞蹈技艺,一到上场表演却无法将其技能良好的展现出来,导致该学生的舞蹈才能被埋没。为保证学生的舞蹈技能能够良好的展现出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落实因材施教,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紧张的因素,针对学生产生紧张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控制个人立场紧张的心态,尽最大努力将才艺发挥出来。

(八)文化素质

舞蹈拔尖人才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素养,还应拥有我国著名的新舞蹈艺术先驱吴晓邦先生曾提出舞蹈艺术教育应“塑造舞蹈家,而不是舞蹈的匠人。”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舞蹈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果反映出人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成才质量。因此,舞蹈拔尖人才在拥有扎实基本功的同时,还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符合当今社会对舞者的要求。在选材中,可针对学生年龄进行文化素质测试,考评其具有的文化程度。考试内容除基本的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基础知识外,还应测试学生的知识广度,选拔出文化素质较好的舞蹈学生,从而促进舞蹈人才在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上协调发展。

二、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基本功课程

从现阶段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来看,基本舞蹈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基础课程、主干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理念,使教师成为舞蹈技能的传授者与引导者,学生成为舞蹈技能的探索者与发现这,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在需求,根据教学要求以及个人发展需求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不断完善个人技能体系,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二)舞蹈技巧课

舞蹈技巧课作为舞蹈专业选拔人才的关键性格课程,为保证学生能够掌握高技能的舞蹈技巧,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拥有自主性学习意识才能够对自我意识进行约束与管理,每日定期、定时开展舞蹈技能练习活动,提高舞蹈技能的专业性与灵活性,在不断演练学习中提高舞蹈技能的艺术性、观赏性与发展性。学生拥有创新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已学知识,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形成新的舞蹈样式,提高学生对舞蹈技能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在表演中的个性与创新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从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五个方面着手,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基本课程和舞蹈技巧课程,落实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合作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舞台上展现自我价值,增强视觉感观效果,为舞蹈表演者赢得更多的支持与喝彩。为保证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开展,需要教师严格的对舞蹈拔尖人才进行筛选,保证学生身体、心理、能力等多方面均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 柳文杰.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32,03:198-202.

[2] 仁青草.舞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中国古典舞蹈为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1:150.

[3] 李未.突出特色 鼓励创新 培养拔尖人才-理工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4+20.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实践研究培养模式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