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的读谱法探索

2017-10-20 00:15杜亚雄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
关键词:王亮乐谱古琴

纵观人类历史,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不同的发展方式。科学技术发展为取代式,有了新成果,旧的或早或迟就会被取代。有了拖拉机,铁犁、镰刀等会被取代;有了电子计算机,打字机会被取代。然而,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不同,为积累式。唐诗不能取代《诗经》《楚辞》《乐府》,宋词、元曲也不能取代唐诗,没有《诗经》《楚辞》《乐府》,就不会有唐诗,不学习唐诗,也创作不出宋词、元曲来。今天的诗人,要想取得成就,不能不学习古代诗词。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遗产,也不能让它随着经济形态的变迁而消失。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存,就可能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很难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了。

人类历史还告诉我们,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根本条件。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些民族,如匈奴、鲜卑,都由于民族文化的消亡而消亡并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各国、各民族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生产手段和生活状况的变化,传统文化亦在大量流失。在这种形势下,学者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能够保存、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未来才能发展、壮大;而不能保存本民族文化的民族,可能会像历史上的许多民族一样,逐渐走向消亡。正因为如此,对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民族来说,保存、传承先辈留下来的包括传统音乐在内的民族文化遗产,实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为了传承祖先创造的音乐作品,自南北朝以来,我国曾经使用包括文字谱、减字谱、燕乐半字谱和工尺谱等多种不同的乐谱,这些乐谱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大多能比较清晰地记录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腔音”。然而,自20世纪初我国以西方为楷模建立起音乐教育体制后,放弃了中国传统乐谱及其读谱方式,大力推廣欧洲传来的五线谱和数字简谱。这种只教西方乐谱不教中国传统乐谱的做法,已经大大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君不见目前在各种音乐专业院校中,不仅作曲理论、美声和民族声乐教学西化,甚至连除古琴以外的民族器乐教学也都西化了。古琴教学之所以还能够依照传统的路子走下去,是因为古琴,也只有古琴至今还在沿用唐代发明的减字谱。

有鉴于此,王亮先生立足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实践,在努力学习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唱名体系进行民族化的改造,探索出中国民族旋律润腔读谱方法,架构起一种具有中国音乐特点的读谱系统。

王亮从中国音乐学院深造返晋后,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他在扎实的田野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案头工作,对民间流传的读谱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这种新的读谱法,写出了这本著作。

王亮发明的润腔读谱法虽新,却是建立于中国音乐传统之上的,它把中国传统音乐自身读谱规律和西方传来的简谱读法、五线谱首调读法结合起来。他发明出这种读谱法,实属不易。将它用于教学实践,更是一个创举。他的这本著作将要出版,更可喜可贺。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读谱法属于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范畴,而这门功课又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因为王亮的这本著作是首次对读谱法的民族化进行全面研究的成果,所以是视唱练耳课教学历史乃至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王亮的创新精神十分值得重视。

由于是初创,此书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用于教学实践,也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然而无论如何,它的出版应当引起学术界、特别是音乐教育界、音乐理论界和音乐学界的广泛关注。

是为序。

作者简介:杜亚雄(1945-),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杭州育华学校音乐教师。

猜你喜欢
王亮乐谱古琴
王亮作品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乐谱:放飞梦想
请你吃饭
寻访千年古琴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基因密码乐谱
基因密码乐谱
古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