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蒂斯
摘 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班级管理必须具备实效性,不能只是泛泛而谈。在小学高年级建立“伙伴式”班级管理,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班级老师和家长为辅体,共同参与、管理班级生活。本文分别以学生情感上的不足、学生习惯养成上的不足、学生家庭上的不足为契入点,对小学高年级“伙伴式”班级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伙伴式 不足 情感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邓小平同志的一席话,把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而班级,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单位,如何管理班级,则是根本的根本。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一书中指出,“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是班级管理的基础性。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校分配到班级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关系。其中主要的管理对象是学生,也就是说,班级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这是班级管理的特殊性。然而,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班级管理人的特殊性应该有所扩展,除了对学生的管理,还应该包括对班级老师、学生家长,以及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行管理和协调。
班级中的学生,以班级为自己在学校活动的基本场所,在班级内接受教育,习得技能。学会与同学关心互助,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能懂得为人处事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尊重师长,爱护、理解父母,养成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及涵养。
班级中的家长,除了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家庭”教师。在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的同时,通过辅助学生功课的机会,获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与孩子活动交流的机会,了解孩子在班级中与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班级中的老师,包括班主任、副班主任及其他的科任老师,既是班级组成成员,也要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及时接收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信息,协调各方矛盾,带动学生及家长以正面的态度监督负面的情绪,同时要重视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及处理,营造公平正面的优良班风。
“伙伴式”班级,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班级老师和家长为辅体,共同参与、管理班级生活。上图非常清晰的呈现出班级中“学生——老师——家长”之间“伙伴式”的紧密联系,老师作为班级的参与者及调控者,有能力并且有义务协调各方矛盾,建立互敬互爱、平等公正的良性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班级管理必须具备实效性,不能只是泛泛而谈。
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制定相关的班级规章制度有效,但是用死的制度管理活的人,是否高效、实效,则不可一概论之。我认为班级首先是人的班级,班级的管理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建立“伙伴式”的班级管理制度,才能高效、实效。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对“伙伴式”班级管理有着很深的感触。现在我以学生的“不足”为契入点,谈谈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伙伴式”班级管理。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表明,此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而且是固执的、难以改变的。比起发挥少数优等生的“领头鸟”作用,妥善利用此阶段大部分学生的不足之处,能更好的发挥“伙伴式”班级管理的作用。
1 以学生情感上的不足为契入点,进行平等的“伙伴式”分享
经历了懵懂、易变的中低年级,高年级学生情感发展逐渐变得稳定,自控力有较大提高,道德感、友谊感、责任感等正面情绪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意志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由他律向自律过渡,能进行初步的自我调节与约束,会自觉尝试克服困难。然而,面对着身体发育带来的外貌改变,学习难度及强度增加带来的压力,生活圈子扩大带来的交际困难,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过度的自我保护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容易变成自卑,甚至自我封闭。大多数女生的身体发育要早于男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师长的权威式约束越发抵触,平等的“伙伴式”交往对学生的影响越发明显。老师、家长弯弯腰,放低身段;多抬头,多了解,与学生平等交流;同时不要盲目使用榜样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同龄伙伴间的平等分享,认识到自己的出现不足并不是可耻的,或是普遍存在,或是能被接受包容,更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养成健全人格。
2 以学生习惯养成上的不足为契入点,进行必要的“伙伴式”约束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正处于儿童期向青春期转变的关键环节,培养良好的习惯品质尤为重要。
然而,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中,我發现现如今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偏差较大。能养成自信品质的学生较少,或是傲娇,或是自卑,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依赖别人、推卸责任,这与我们小学基础性教育的要求是相背驰的。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多的是由于家校教育相脱离所造成的。
有些家庭过于溺爱孩子,惯于一手包办,捧在手里怕融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些家庭把孩子学习成绩好坏作为孩子品质好坏的唯一准绳;有些家庭正处于从独生子女家庭慢慢向二胎家庭转变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更快适应弟弟或妹妹的到来,予取予求,孩子做错事也不敢批评,避重就轻……家庭教育与我们在学校里强调的班级平等教育能达成一致的不多,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习惯养成上得不到正确约束、及时的引导。
而从上面图表中可以看出,能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养成“自信”优良品质的学生不多,在强调家校教育相一致的同时,通过树立少数正面榜样形象对学生进行教育,难以产生共鸣,甚至会出现敌对情绪,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以班级大部分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为契入点,以家校结合教育为平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相对平等的“伙伴式”的结对,在互相帮扶、互相约束的过程中,发掘优点、改正缺点、肯定成绩,使傲娇懂得谦虚收敛,使自卑变得阳光,才能更好的发挥榜样群体的作用,营造阳光向上的班集体风气。
3 以学生家庭上的不足为契入点,进行有效的“伙伴式”互助
“老师,我没有家了,你知道吗?”这是一个跟同学打架后的学生向我哭诉,原因是那个同学嘲笑他父母离异。
学生首先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和睦的家庭生活是学生形成正面阳光人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保障。学生家庭上的“不足”,并不是必然会出现的,但是一旦出现,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极易产生自卑、自闭的负面情绪。
学生同时是生活在班集体中的,这里有着“伙伴式”的包容及支持。老师利用多种途径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平等互助的班级环境,既是对弱势学生的帮扶,又是对其他学生的教育,能最大程度的加强班级凝聚力。通过有效的互助,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乃至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心灵距离,携手前行,共同取得进步。
班级管理不应以成绩为依归,然而阳光向上的班级管理最能取得正面的反馈,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形成优良的班风。优良的班风必将成就学习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谈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江苏教育研究,2011(04):3-9.
[2] 杨皓宇.搞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班级管理水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0):188-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