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丰+吴微
【摘要】中式英语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中英文化及思维不同,且受母语—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畸形英语。文章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案列的探讨,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中式英语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消除中式英语的建议。
【关键词】中式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
1、词汇层面的差异
对于词汇方面出现的中式英语,是指在造英文句子时,总以汉语为依据,先构思汉语句子的说法,再把汉语句子对译成英语,如翻译句子“他们昨天晚上玩得很好。”大多数学生译成“They played happily last night.”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play”一词可以用来指玩的范畴包括弹琴,打球等,而这里的“玩”主要指度过的时光让人觉得开心,所以建议译为“have a good time”。
2、跨文化意识方面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造成学生产生误用的重要原因。由于学生不了解西方的文化和语言习惯,便产生了以下的现象。如:李老师,你好!
1)对称谓不了解。误:Hello teacher Li !正:Hello Mr. Li !
2)对一些词的文化内涵不了解。如:亚洲四小龙
误:four Asian Dragons . 正:four Asian Tigers.
3、句法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项目不但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英语句子呈现“焦点透视”的样态,以谓语动词为支撑点,突出主、谓或主、谓、宾成分 — 句子的主干,修饰性短语或子句放在后面;而汉语句子则呈现“散点透视”的趋势,多个谓语动词散点分布,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按时间顺序排列,修饰成分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前。所以,汉语从词组到句子,多以先偏后正为正常语序,而英语的常见语序则是先正后偏。汉语句子中的关系通常由词序和独立使用的语法助词配合来表示,而英语句子的关系则通过增加词缀或通过单词本身的内部变化来表示。而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句法方面遇到困难时,他们便会下意识地套用母语的句法结构。还有,汉语这种语言结构不发生曲折变化,因而也就没有一致的问题。但在英语中要求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数量和性别三方面必须保持一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主谓一致”。
主谓一致是学生在翻译和写作的过程中容易犯的另外一个错误,特别是在句式略为复杂的句子里,学生更容易因此而输出中式英语。这是因为汉语中名词本身没有数的变化,数量的多少都是通过数词进行限定;动词也没有变化,而是通过副词进行限定。而英语中名词有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因此学生容易犯主谓不一致的错误,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
4、语态的误用
语态在英语里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事实上,汉语也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但是由于中国人重主体思维,因此汉语表达中经常用主动语态。即使是没有明确主语的情况下,汉语中也会用“有人”,“大家”等不定代词从当主语构成一个主动句。相比之下,英美人重客体思维,因此英语表达常用被动语态。注意到英汉表达中语态的差异有利于学习者避免中式英语。以下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的此类中式英语错误:
1)我看不清黑板。也许你需要检查你的眼睛。
–I can't see the blackboard very well. Perhaps you need to examine your eyes.(错误)
–I can't see the blackboard very well. Perhaps you need to have your eyes examined.(正确)
二、中式英语现象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 避免机械英汉对照积累英语词汇。中国英语习得者通常是机械地背诵对应汉语的英文词汇,对于词句的用法和深层含义。结果造成学生常以中文语序将英文单词原样替换叠加在一起,拼凑出带有汉语结构特点的英文句式。这种速成的对照式拼凑学习法会导致学习者因为对语音、词汇、语义、句法规则的掌握不熟练,将汉语的语义或用法直接嵌入英语应用中,这必将违背英文的用词、行文、造句规则,出现中式英语现象。在英语习得过程中,英汉对照的学习方法值得提倡,但我们要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切勿僵化套用汉语的语言规则。对于学习者的英语应用和汉英转换过程,切忌对号入座,适当改变词性、转换词序、增加或省略、主动变被动等等各种技巧都有可能需要使用。
2. 强化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是造成中式英语的根本原因,文化的负迁移也就成了英语学习者的最大干扰。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加上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或对西方交际方式的不熟悉,倾向于从中国的文化角度去审视英语国家文化,并习惯性地用中式的母语习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忽略了英语学习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从而导致了文化冲突的产生,形中式英语现象。所以,我们应强调学习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宗教、礼仪等方面涉及西方文化的课程,这样在保证学生系统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文化教学元素的缺失造成学生即使了解大量的外语单词句法,依然無法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教师需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文化习俗等背景知识。
三、结束语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其产生的原因不止这些,有语言本身上的,还有语言以外的多种因素。总之,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英语是基于西方文化产生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只有更多的接触英语文化,置身于其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Alatis, J.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tion[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8.
[2]Bernard,Spolsky.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It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中式英语问题及对策研究》 GH16309和《增强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活力的策略研究》GH16314的系列文章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