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娟
摘 要:合作能力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和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由于大班幼儿无论是年龄还是身心都在不断发展,所以,这个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备受幼儿青睐的园内区域活动,将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开展合理的区域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增强;合作能力;培养
一、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幼儿教育中,不仅仅有知识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深受来自生活环境的素材影响,因此,生活素材很重要,是幼儿培养合作精神的媒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促进师生以及幼儿之间的合作互动。
例如,教师可利用生活素材将区域活动分类,可在课堂设置的益智区放上不同类型的益智游戏工具,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再如,教师可在活动区域内创设情景——“逛超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购买”所需“商品”,从而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生活体验。在进行此类活动时,不能任由幼儿单独活动,必须让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配合,通过幼儿之间的配合,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鼓励幼儿提高合作能力
幼儿通过区域活动,不仅能够与其他幼儿一起活动,而且还能够通过区域活动在游戏中学习与成长。例如,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可多鼓励幼儿共同搭积木以及一起作画等,充分利用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鼓励、促进幼儿进行自主合作,并结合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习,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开设“图书阅读区”,以鼓励幼儿开展共同阅读的相关活动,引导幼儿在共同阅读之后一起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可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巧动手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幼儿提高动手能力以及集体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通过有效的指导方法,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幼儿年纪比较小,不少幼儿在进行合作游戏时,总是选择独处,而无法真正体会合作的意义,也无法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指导,通过幼儿之间的游戏,对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意识的培养,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合作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区域活动时,可以有意识地采用主题建构方法,并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分工与合作,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从而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当幼儿在进行游戏过程中出现小矛盾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思考来解决问题,并引导幼儿在观察中逐渐理解合作的真正含义,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提高幼儿合作意识
在进行区域活动时,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积极性,教师需要及时对幼儿的区域活动效果评价,适时鼓励幼儿。教师应善于运用鼓励的话语:“你们真是太棒了,配合得太好了!”教师通过赞扬与鼓励,可以促使幼儿从心里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提高合作积极性,更加主动地进行合作。
五、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进行游戏之后,往往会产生比较愉悦的情绪,但这还无法真正体现合作成果。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例如,当幼儿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一项游戏后,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会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从中体会到集体合作的乐趣。通过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去寻找自己的伙伴,促进幼儿之间相互亲近、相互合作。
六、结语
幼儿教学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充分掌握幼儿的学情,而且还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以及学习环境来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通过设计合理的区域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秦月红.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意识的策略[J].學周刊,2014(32):236.
[2]刘媛媛.对区域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2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