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景
摘 要: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充斥着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本论文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对语文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建议,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效益意识;有效策略;最近发展区;“我负责”意识
一、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小语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状况至今未得到根本改变。作为教研员,在参加我镇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我常常发现这样一些教学问题: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该“导”不敢导,应讲不敢讲,课堂教学漫无边际无标准,热闹非凡无效益。因此,我结合本镇教研发现的问题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达到课堂“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实施,探求语文课堂增效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低负担高效益的有效课堂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首先从优化课堂实施入手,探求语文课堂增效的策略。
1.寻找读写结合点,读写互动,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寻找读写结合点,在课堂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机会,多动笔,用小练笔的形式让课本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例,提高学生用词、语段等方面的表达能力,也为写作整篇文章打下基础,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读写结合点如何确定更有效,成为我们研究重点。在“同课异构”的研讨过程中,老师们总结出选择读写结合切入点的最佳途径:“潜心会文”,根据文本思路,寻找文中能激发学生倾吐欲望的空白点、动情点、悬念点、典型处,练笔形式有言语形式的仿写、言语材料的仿用、课文内容的创生、写作方法的迁移。研讨证明,找准那些覆盖面广,穿透力强的关键点,引导学生练笔,随文练笔与课文情境就能有机结合,“练笔”与“得意”就水乳交融,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也更加深入,读写在相互碰撞中,相得益彰。
2.围绕单元习作目标,设置系列练笔点,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在研讨中我也发现,小练笔多了,但似乎未能对习作能力带来直接的提升,一次次小练笔训练,犹如一颗颗珠子散落在学习中。而通过以单元写作目标来牵引阅读教学的策略,把单元习作目标达成的需要,作为寻找随文练笔结合点的主要依据,就可以提高小练笔的实效性。在人教课标版十一册第五组教材《走近鲁迅》几篇文本的研读中,通过“双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几篇教材不仅为我们认识鲁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达成了步步推进的阶梯,同样,习作目标分解后也可以循着文本的学习设计随文练笔点,做到了分步训练达成习作目标。
三、调整“预习”与“作业”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崔允漷教授针对教学活动的具体进程,将教学活动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即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1.着眼教学准备环节,找准最近发展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从根本上来说,教学主要是一个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的有效性来源于双方认识上的共识性和情绪上的共鸣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与情绪之间的良性互动。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立岗教授在《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0期)一文中提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学生预习课文”,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并在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问题。为让学生懂得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一开始可以考虑调整预习时间,课外转向课内;布置预习做到明确预习任务,教给预习方法;坚持检测预习效果,及时查漏補缺,跟踪评价。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有了良好的预习做基础,课堂教学就可以做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加强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训练,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样自然有助课堂增效。
2.着眼“作业”环节,培养“我负责”意识,确保语言训练的实效性。
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语言的获得,不仅需要习得者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而且还要直接使用这些语言材料参与交际,通过交际变成可运用的语言材料。”因此,着眼“作业”环节,需要教师重视语言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观念,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觉地进行语言训练,是实现语言能力与学习习惯自我发展的重要一环。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语言素养。因此,教师设计语文作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拓展,也要给学生创造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如多创设收获情境观察表达,读报讲报,听新闻评新闻,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等。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本身就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靠每一个主体。只有通过评价对象的积极参与,评价的结果才容易被评价对象所认同,才能最终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同学完成作业后都要从三方面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评价:是否按量完成;是否尽到最大努力;字体是否工整。因此,在课后要抓好作业环节,通过“我负责”实验,让学生每天轻叩自己的心,对自己行为的进行反省,就逐渐改变了少数同学应付作业、马马虎虎的行为,落实了语言训练,也保障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生生不息的生长力!
由此可见,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不能仅仅着眼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还应关注“预习”环节、“作业”环节,落实语言训练,培养“我负责”意识。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课堂增效。
参考资料:
[1]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D].江苏教育研究,2008.(01).
[2]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D].教育研究,200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