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策略探讨

2017-09-06 19:46贺定华
魅力中国 2017年26期
关键词:分母逆向长方体

贺定华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式有了极大地拓展,逆向性思维逐渐融入到学生的解题思维中,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获得巨大提升。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定的阻碍,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改进逆向思维的培养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小学数学解题中逆向思维发挥的作用

1.1有利于排除顺向思维的困难,培养创新性思维。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当中,绝大部分问题都是以顺向思维的形式解决的,顺向思维已经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尽管顺向思维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思维方式,但在某些具体的数学问题中,顺向思维往往会遇到困难,通过顺向思维难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在顺向思维受阻的情况下,尝试反向思考,往往将会变得豁然开朗,数学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1.2有利于克服顺向思维的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顺向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些时候效果并不好,但是学生因为长时间处于顺向思维的模式中,深受顺向思维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导致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灵活性不足[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在面对数学难题的时候,思维方式往往更加灵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

2.1运用概念法则,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維意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的解决需要应用到相应的数学概念,概念知识的理解是解决数学题的基础。在众多的数学概念中,其实有很多是一种“互逆”和“互为”的关系概念,常见的如:互为倒数、互为倍数、互为约束、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正比和反比等,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些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使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是先通分,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利用原有的概念,尝试不同的变换,让学生在面对异分母相加减的问题时,能够无需借助同分母的概念就能够解决问题,或者通过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概念,解决同分母分数相加减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

2.2注重公式的逆运算,激发逆向思维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很多公式都是由已知的知识逆向思维,通过猜测并验证而得到的,解题中,一些所谓的技巧和灵活性也是由此而来[2]。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习惯了“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解题方式,逆向思维的基本功相当缺乏,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解题效率,造成学生的解题成功率不高,在解题的时候经常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发现这一点,注重对公式的逆向运用,这在一定的环境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可以实现出其不意的效果。

2.3利用正反两种方式解题,理解逆向性思维。事物是矛盾的,具有双面性。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数学问题可以衍生出与之对应的问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尽可能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题,让学生明白不同方式的解题效果。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题,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两种或者更多方式解题的效果,使得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够发生出碰撞,引导学生自主去体会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精妙之处,以对比的形式去理解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比如,在学习到“长方体的体积”时,题目中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宽*高即可得出最终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可以引出一道长方体的题目:已知长方体的体积为120cm3,请问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有哪些可能?将两种不同的解题类型和盘托出,让学生观察两种解题的思维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立马会发现,先已知长、宽、高,得出的结果只能有一个,而先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其长、宽、高存在很多可能。这样一正一反的方式,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同时,创造向思维能力也逐渐提升,更加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2.4引导学生掌握倒推法,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理解和学会逆向思维还不够,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实战中学会如何运用逆向思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倒推法,从而达到逆向思维的目的。何为倒推法?所谓倒推法指的是从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逐步倒着进行推理和分析,追根究底,直到问题的解决[3]。其实,引导学生掌握倒推法最好的途径便是判断题。比如,有几道这样的判断题:(1)18除以9等于2,我们就说18是倍数9的因素?(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素大?(3)因为11和13互为质数,所以可以说11和13没有公因数?(4)一个非0的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素,同时还拥有无数个倍数...这些判断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要求学生对相关概念具有较强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反方向出发,从判断题的结果出发,倒推条件,检验是否成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判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解题中,逆向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顺向思维的困难,培养思维的创新性,还有利于学生克服顺向思维的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时,应当运用概念法则,注重学生的公式运用,利用正方两种方式解题,引导学生掌握倒推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蒙蒙.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10):59.

[2]张淑文.浅析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03):2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母逆向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表面积是多少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问题征答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