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学实验,优化化学学习

2017-09-01 02:25浦雄伟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化学学习化学实验优化

浦雄伟

摘 要:借助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借助观察实验,诱发问题意识;借助对比实验,完善化学概念;借助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学习;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112-02

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当前的教学而言,应当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化学学科归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初中阶段,化学实验在其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对于很多化学概念以及公式的学习都可以基于化学实验而开展或者推导。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以化学实验作为主要切入点,由此全方位地燃起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热情与好奇,只有充满兴趣的化学学习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化。

一、借助观察实验,诱发问题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针对未知或者不解之处必然会引发提问,如果缺少提问这一环节,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的意愿,如若缺少提问必然不能够获得提升。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由此,学生便能够以更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质疑、观察、猜想以及验证解疑的过程获得提升,对于化学实验而言,完全具备以上过程。所以,教师应针对学情适时构建必要的实验情境,基于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其主动提问,勇于提问。

例如,在进行实验展示《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时,我首先为学生构建了实验情境,并向学生提出如下三个问题:①在集气瓶内铺上细沙的主要原因为何?②通过实验展示,你能否发现导致生成物熔化的原因?③根据大家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是否为火花?或者是星花?当展示“分子运动实验”时,我提前准备了两个分别盛有氨水和酚酞水溶液的小烧杯,之后将它们靠拢放在一起,一会儿酚酞水溶液变红了。我开始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酚酞水溶液的变红?这样,借助化学实验,能够为学生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学生通过激烈的思辨,感受化学的奇妙,领悟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更是对创新意识的全方位激活。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验具有典型的直观性特征,教师应当善于抓住这一点,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仔细观察,充分猜想,全面提升他们借助化学实验主动探求新知的意愿。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以后,他们就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借助对比实验,完善化学概念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干扰,由此而产生错误的观念。此时就可以借助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相似概念之间的异同。对于实验而言,其本身具有真实性、生动性、趣味性以及典型的直观性等特征,因此,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多感官刺激,通過实验结论展开深入分析,既有效地剔除错误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概念,体会概念的内涵,这也使得概念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充满灵动和趣味性。

(一)在对比实验中形成化学概念

在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学习过程中,会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的教学,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错误的引导,他们会认为,“在借助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时候,只能使用二氧化锰才能够实现催化分解”,“对于催化剂而言就是为了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基于此,笔者为学生安排了如下三组对比实验:(1)只加热双氧水;(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接触;(3)双氧水和氧化铜接触。于此同时在每个试管的管口都放置了一根带有火星的木条,同时为学生布置观察任务:在如下三组实验中,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看看试管内气泡的多少以及木条的燃烧情况是否存在差别。通过这样的比对实验,学生自然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感受到“二氧化锰并不是唯一的催化剂,而利用催化剂也不是分解双氧水的唯一办法”。经过比对之后,学生自然会更准确地发现哪一种条件更有助于双氧水的快速分解,对于不同的催化剂而言,其催化效果自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此时教师就应适时增加解释: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而言,有些化学反应会对它们产生不利影响,比如,金属的锈蚀或者橡胶的老化等等,而此时就要充分借助催化剂,用以有效减缓化学反应的速率,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发生。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对催化剂的概念必然能够把握得更加准确深入,对于日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能够形成较好的衔接。

以上案例中,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就能够对“催化剂”这一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理解,从而促成他们化学概念学习的高效化。

(二)在对比实验中辨析化学概念

当教学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对于学生而言最普遍的认知就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具有非常显著的区别,它不会燃烧,当然更不会助燃,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非常片面的,由此教师便可以借助对比实验,基于此展开更深层面的学习。首先,教师先空置一个大烧杯,其中倒入了一定量粉末状的二氧化碳,接下来,在烧杯内固定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一根同样燃烧的镁条,然后向烧杯内缓缓倒入稀盐酸,就此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对实验过程展开仔细观察,很快学生们便发现在烧杯内,镁条仍然继续维持燃烧状态,但是蜡烛却熄灭了。

在经过比对之后边能够轻松地发现,这两种物质存在本质的区别,它们在燃烧时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由此学生便可以更轻松地把握:实际上,由于燃烧物质的不同,其支持的条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仅以二氧化碳而言,也不是绝对不支持燃烧,某些物质在其他气体的支持下同样也可以燃烧。对于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教师为了教学方便,也为了学生记忆方便,很多时候都会将可能性教学为肯定性。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刚接触化学学科,因此所学内容相对较为浅显,以氧化反应为例,在初中阶段主要是物质和氧气之间发生的反应,某些教师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就这个定义的范围明确界定为物质和氧气之间的反应。当步入高中阶段之后,针对氧化反应的学习,涉及的范围就相当广,由此学生必然会产生迷惑,会对初中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

三、借助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在当前新课改理念之下,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所有创新行为以及创新活动的核心和基础,如果缺失这一点,必然不能够展开有效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活动。所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程度往往会对其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由此教师便可以以此作为关键落点,引导学生展开化学探究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燃烧”这一化学概念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把握燃烧的条件,形成更深入的理解,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所认识的燃烧现象,并展开充分思考:物体的燃烧需要怎样的条件,之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类。当有了初步的猜想之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并基于此展开相应的探究实验。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并由此获得了对燃烧条件更深层面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是经历了“猜想——验证——总结”这一过程,在亲历了实验的全程操作之后,他们必然会对燃烧这一化学概念的本质以及所需要的条件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实验教学,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能够使抽象的概念知识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实验过程,这是对课堂氛围最大程度的活跃,更是对学生学习热情最充分的激发,能够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单玲.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28).

[2]苏日娜.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7).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学习化学实验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职化学学习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化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