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媛芬
[摘 要]目前,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出示教学目标,这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影响的结果。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时,或教师出示目标,或学生提出目标,或师生讨论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让他们学会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呈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40-01
任何课堂教学都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白的事情。我们对100节语文教学的公开课、家常课进行观察统计,发现只有14节课教师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为什么教师不出示教学目标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主导。教师课前已经预设好教学环节,并在教学时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學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的教路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虽然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以前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强调逐渐展开、潜移默化、不断升华,如果一开始教学就出示教学目标,反而显得不自然,有一种突兀之感,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语文与学习思想品德没什么两样。但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伊始出示教学目标,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和怎么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学会学习。
一、教师出示目标
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开门见山,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的状态,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教师这样导入新课。
(出示麻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略)在鸟类中,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数量很多的小鸟。在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拯救自己的幼儿……这是一课外阅读课文,大家要用学过的描写动物的方法来自己阅读。学习目标是:一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小麻雀的,二是体会作者在写小麻雀的时候寄托了怎样的感情。大家可以和《母鸡》一文对比来读一读。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先简单介绍麻雀,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出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比较阅读。这样的目标呈现,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至于抓不住要领,逐步学会自己去阅读文章,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学生提出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未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引导他们在每一节课中自己提出目标。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产生持久的阅读动力。如,在教学人教版《秦兵马俑》时,一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师:前两篇课文,我们一起登上了长城,一起游览了颐和园,感受到了我国宝贵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再去到西安,看看“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
(学生沉默了3分钟。有一个举手)
生:目标是先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师:你太聪明了!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认真读了课文,并对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进行思考。
在教例中,教师没有出示学习目标,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引发他们深入阅读课文的心理期待,而且让他们学会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三、师生共同讨论确定目标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由于学生的思想认识、阅历经验、个性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引导,让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师生共同讨论教学目标,能取得意想不到效果。
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他这样引导学生提出目标。先让学生自己读书,并用“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接着,组成四人小组讨论,将小组中“大疑”性的问题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一起归纳出“既然天游峰是一个风景区,为什么作者不写风景而是写扫路人?”等6个大问题;最后,教师再和学生讨论主要解决的两个大问题,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里,孙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提出教学目标,不仅能让课堂教学气氛融洽,而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心理,科学出示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