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优化课堂教学初探

2017-07-29 16:21阮秀英
速读·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反思

阮秀英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品”,和“德”,在教学过程之中既需要教师作为导演去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又需要学生作为演员来快乐的学习。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因材施教,在有效教学实践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就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对思想品德课程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课程改革实施中很多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思品教师从小事做起,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过于强调个体的接受性学习的状况,过多地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系和完整性,致使学生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作为农村初中,教学效率普遍偏低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率呢?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有效教学实践中,我与学生一起成长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感受颇深。与此同时,我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巧设情境与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这类探究活动结合相关情境提出问题,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扩展思维、进行探究。兴趣是课堂生命的活力所在。教师必须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贯穿教学始终,不断激励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可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其次,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时代所赋予的力量来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创造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诸方面的信息通过各种传媒工具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学生迫切需要对这些信息做出解释、分析。这就要求教师打破旧框框优选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感,情理相融,入情入理,让学生学得有趣,用得有效。首先要选好“题”,坚决反对“题海战术”。要注重选题的针对性,学生先练后用;注重选题的典型性,做到一题多用,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选题的探究性,选题应基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方法。通过精心选择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认真看书,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从复习巩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要上好“课”。复习课必须上得充实、扎实,注重回归教材,关注生活,落实知识点,做好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教学更有效,学生多受益。

以上几点是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努力实践、相互交流,共同总结,一起努力,就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起来,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能成为一名“有效老师”。

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学习情境,还知识的本来面目,是抽象的只是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经历”。联系生活实际,我觉得要坚持前瞻性(拓展知识,更新观念),目的性(教学目标需要)、实效性(符合学习内容)、实践性(有利于探究学习和实践),坚持正确导向、批判错误的教学原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内容可以很多,如:重大时事政治、事件;热点问题;优秀、杰出人物事例;最新文艺作品、体育竞赛、平民生活和工作等。方法也灵活多样,例如,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轮流,每组负责一个星期的搜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自主进行,然后师生相互交流,允许同学发表自己的一些评论。教师要参与合作、补充,并针对性地用学生学过的、现在学的或将要学的知识、观点和同学们进行评析,教学相长,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学得快乐、轻松。

这样做会有以下几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和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理解、分析和辨别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探索,改革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教材就能发挥其可读性、时代性、针对性的特点,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实现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转化,就能赋予思想品德教学以生命的灵魂,使其焕发出诱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戎淑英.初中思想品德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3,10.

[2]迟庆军.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学习.

[3]马芳亭.教育研究.

[4]刘京穗.中华教育发展论坛.

[5]义务教育新课标教科书七、八、九年级.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反思
浅析构建有效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初中英语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与有效课堂教学个案分析
浅议新课标下创建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