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摘 要:我们的“网络环境”主要是“资源环境”,在老师所提供的资源环境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而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引导者。
关键词:课改精神 高中数学 指导尝试
自从教学手段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使课堂上的時间上相对变得紧凑。在网络环境下指导高中数学复习课,就显得较为重要了。我们的“网络环境”并不仅仅指一个班的学生三三两两围在电脑前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学习任务, 它可以是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的内容展示。我们的“网络环境”主要是“资源环境”,在老师所提供的资源环境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而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引导者。 这种模式教学强调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资源经过探究过程,主动交流、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由于我的对象是文、理班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对数学学习兴趣淡薄,缺乏参与性,思维单一,对数学解题总满足于固有模式,缺乏“活”性,“悟”性又不足,而且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学习更显徘徊, 所以更需要师生互动。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而且个性的发展是受周围的环境与个人经历的影响, 在学校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那么我们教师是否能真正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思想发展的深层面呢?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是全体教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老师怎样对待学生, 决定了学生的将来命运。应该承认每一个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却“恨铁不成钢”,经常不自觉地相信“棍棒之下出状元”。我也曾经觉得有了威慑力才会有信服,应该严一些, 同意对那些捣乱而又不听话的学生适当进行“以恶制恶”。其实“严师出高徒”的“严”是指严谨的教学态度,严肃的教学作风,严格的教学要求,而不是指“棍棒”“威慑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未来社会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比知识、技能更重要。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 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呢?我们教师注意到了吗?怎么办?请反思自己的教学吧,选择怎样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将使我们的学生达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
面对这样的“数学弱势群体”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障碍,我更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安排教学,做到通俗易懂,尽量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究所提出的问题,并反复训练至掌握,在言行中注意渗透“爱”,用心教导他们作为一名教师,以我的教学优势,比较有效的教学个性,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受到了学生的好感。而我更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兄弟姊妹,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很同情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沟通就不可能得到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态度和蔼还有耐心,有时还冒出一两句“调侃”话,营造出平等、互动、轻松的教学氛围,淡化数学知识的神秘性,迎合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的个性特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尽量多给学生探索、感悟、体验的时空,让他们脑动起来,口动起来,手动起来;注意在知识的发生、整理过程中通过暴露自已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我的思维产生“共鸣”。在课堂外,我常主动找学生谈心、辅导,给学生一个平等面对老师的机会,让他们说出心里话,甚至用我自已的经历、喜好、感受与他们作交流。这样,他们感受到了爱,人格上得到了尊重,师生间的距离就拉近了,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情感基础, 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诚然,要改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什么样的课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处理等仍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但不变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全体学生”。这也就是新课改的精神所在。
我觉得还有几个困惑尚需与同行老师研究处理:(1)学生行动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应该是他们思想品质的修养, 而他们人文精神、艺术品质、道德素养不是单靠高中学科学习就能具有的,如何做呢? (2) 网络资源的应用为的是解决问题, 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可目前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来说学习目的较盲目,面对电脑手足无措,在某种教学模式下的具体操作,我们怎样引导呢? (3)自主、合作学习仅仅指学生分组围成一圈学习吗, 和教师之间的学习就不是吗? (4)教师关注学生,用心教育学生,那么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发展怎么评价?靠分数? (5)不管是什么教学,教师不能缺!其关键是角色的定位,那就要有具体的实践,具体的培训,而不仅仅听一些理论知识, 一大堆人听听公开课,学校、教师本身怎么做?这些当然也是我今后教学要探索、体验、感悟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