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雷
摘 要:在初中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基础的问题,只有建立其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才能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观念,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来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105
学习兴趣对学习影响重大,如果缺乏兴趣的引领,直接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有一个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任务就是首先让学生建立其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开课前的准备工作,争取在第一次课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体现出自身价值,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从而建立其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一、转变思想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
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浓,关键在于思想认识不够。这些学生或是过分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或是认为自己体质较差,没有运动细胞,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没有信心,无论是哪种情况,教师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都要仔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宣传教育活动。教师可以从体育课强身健体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体魄有助于人智力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身体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身体弱才更需要锻炼。因此,当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基本了解以后,就可以像上面这样做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为了强调重要性,教师也可以从将来中考体育达标测试的角度让学生提前重视,提前准备,防止临时抱佛脚又效果不佳,影响进一步的升学。单凭体育教师的力量还是不够的,有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班主任辅助做这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二、重视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初中阶段毕业,学生们会面临体育达标测试,专门从测试的角度来看,学生们由于体质和体育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很容易出现成绩不均衡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成绩,再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们量身制定适合其自身的训练方案,使得优势更突出,劣势逐渐得到改善。科学的规律的锻炼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所谓的因材施教,无非是让教师多下一些功夫,让学生真正有所提高和突破。对体育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按其特长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每次课后都觉得有所收获。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经过努力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体育学习和锻炼一刀切的情况,让学生们都能找到学习体育的乐趣,真正乐在其中,爱上体育课。
三、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容易丧失兴趣,因此,相反,如果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过程单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把同样的教学任务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自然会引起他们更多的注意力。从课堂教学结构上来说就可以打破原有传统的四部分结构模式,将一些必要的環节糅合在游戏、竞赛等形式中去,不过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只顾形式而忽视了科学规律,例如,不让学生热身就进行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这极易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因此,形式的创新一定要科学,在保证科学安全的前提下去开展活动。
四、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育更是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目前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传授技巧,只注重了技术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缺乏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公平地对待学生,尊重其人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和谐愉悦氛围中进行的教与学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良好的形象、得体的举止、较高的涵养,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具备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无形中就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当学生因为畏惧心理而不敢尝试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鼓舞。体育教师可以拓宽渠道跟学生多一些互动交流,例如组织学生们成立体育兴趣小组,放学后跟学生们一起打打球,无形中交流了情感也锻炼了身体,放松了心情。现在互联网信息互通发达,体育教师也可通过这种渠道增进与学生的联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的指引非常重要。在初中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兴趣在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并通过思想教育宣传、教学方法创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等让学生们都能在体育课里找准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快乐地投入到体育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 夏丹.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融入[J].新丝路(下旬),2016(5):129.
[2] 侍汉军.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5(20):141.
[3] 沙鑫.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9):78-79.
[4] 冯遵章.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