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然
基于PDCA循环的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
李蔚然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安徽阜阳236031)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内容抽象,高职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效果欠佳。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基于PDCA循环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调查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设计管理目标和教学计划,执行计划实施教学,检查计划执行效果,评估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提高。
PDCA循环;病理学;教学改革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适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P、D、C、A的含义分别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meliorate,改进)。PDCA循环的步骤为:分析现实现状,查找存在问题,确定影响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设计管理目标,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执行计划,完成管理任务;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管理目标;把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制定出相应标准;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改进措施,把新出现的问题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1]。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进行,管理质量呈阶梯式上升(图1)。PDCA循环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图1 PDCA管理过程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普遍存在困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基于PDCA循环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1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大多偏重于讲述理论知识;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程考核采用书面考试模式,考试内容侧重理论记忆。多数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抽象,难记忆,学习困难,缺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实际困难,探索影响病理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笔者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1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76位开展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6份。统计结果显示,92.11%的受访者学习病理学有困难,其中,困难很多的占17.11%,部分章节有困难的占75.00%。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1.2.1 课程教学时数不足
这是制约病理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客观因素。88.16%的调查对象认为,病理学课时少,课程内容多,教师授课进度快,上课时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没有主动思考时间,影响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2.2 课程内容抽象,教法单一,影响理解记忆
47.38%的调查对象认为,病理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都在人体内部,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枯燥乏味。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缺少互动环节,学生通过被动的“听”和“看”接受教学信息,靠死记硬背把握课程内容,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1.2.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少过程考核
病理学理论与临床应用脱节,实践课时较少,难以建立所学内容与实际护理之间的联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考核采用传统方式,成绩认定完全依据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侧重理论记忆,缺乏学习过程考核,导致学生平时复习较少,临考抱佛脚。72.37%的学生到期末考试前夕才会认真学习病理学。
1.2.4 教学课件质量不高
76.32%的调查对象认为,部分教师课件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第一,课件简单;第二,滥用课件。多媒体简单课件多以文字和静态图片为主或者只有章节标题,缺少视频、动画等,疾病的变化过程无法动态展现。滥用多媒体的课件多插入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动画、声音等(如狮子、小鸟),学生听课时容易忽视教学内容。教学课件质量不高,限制了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发挥。
2.1 设计管理目标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从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着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2.2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2.2.1 突出重点,课时向重点内容倾斜
病理学54学时,26章内容,平均每章2学时,学时数明显不足,难以循序渐进讲授。从病理学课程结构入手,抓住重点,课时向重点内容倾斜,解决课时不足问题。
2.2.2 突破难点,寓教于乐
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图文结合、动静结合,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抓住关键词、编制顺口溜,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增加教学趣味性,寓教于乐,突破教学难点。
2.2.3 病例导入,科学考核
学生普遍对疾病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感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以真实病例导入新课,紧扣病理学与临床护理的内在联系,凸显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设计与病例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实践练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2.4 提高课件质量,延伸教学时空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高质量的课件,恰到好处展示教学内容。建设病理学网络课程,延伸课堂教学时空,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学习课程,解决课堂上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笔者在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16级学生中执行计划,实施病理学教学和考核。
3.1 合理分配课时,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解决课时不足问题
第一,病理学由总论(普通病理学)和各论(系统病理学)两部分组成[2]。总论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病变基础,各论研究人体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以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掌握了总论知识,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疾病分析,可以推出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总论是病理学课程的基础和重点。学时向总论倾斜,把总学时的2/3分配给总论,讲清讲透总论,在此基础上以某几个常见疾病为例,教会学生学习各论,各论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解决了课时不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合理使用动画、视频、图片、顺口溜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发挥多媒体优势,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多媒体素材,教学课件做到图文结合、动静结合,用静态图像直观显示脏器的病变特征,用动态动画或视频呈现病理变化过程,化解抽象理论,突破教学难点。如《炎症》一章关于“白细胞渗出”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难想象。选择动画视频辅助教学,先播放白细胞渗出的动画视频,将抽象的病理变化通过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随后结合动画视频介绍白细胞渗出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并留下深刻记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对纯文字表述的概念,提取关键词,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是重点内容,学生很难记住。用图2配上36字的顺口溜——“与正常细胞对比,看体积数量种类,小萎缩胖肥大,增生数量加,化生种类变,四种适应牢记”,学生课堂上就能记住。合理使用动画、视频、图片、顺口溜等使得教学内容直观、简化、易懂、好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图2 细胞组织的适应
3.3 采取病例导入教学和综合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运用真实病例导入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按照“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顺序,以设问方式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逻辑思维,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拉近病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护理应用之间的距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践课教学,将出勤、互动、作业、测试、实训练习、期末考试等项目纳入考核范畴,加强过程考核,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4 建设数字资源,运用网络课程辅助教学
建设病理学数字化资源,丰富网络课程的教学视频、动画、课件、作业、测试等素材。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病理学教学全过程,实现师生网上互动。用网络课程特有的时间设置约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达到督促学习的目的。用网络课程的统计汇总功能统计作业和测试结果,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4.1 教学改革取得积极效果
护理专业2016级学生病理学学习结束后,从中随机抽取76位学生,使用与2015级学生相同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6份。调查结果与2015级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感觉学时数不足的学生由88.16%下降到28.16%;感觉学习病理学困难很多的学生由17.11%下降到2.64%;部分地方有困难的学生由75.00%下降到19.74%。学时数不足、内容抽象、难记忆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4.2 出现的新问题
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新问题,具体表现为:典型病变的大体标本种类少、数量不足,无法动态观察病变过程,影响学生对重点病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制约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PDCA循环的教学质量管理是持续改进与提高的过程。PDCA的A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2016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的新问题,制定诊改措施。
根据调查评估,找出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设计新的管理目标和行动计划,用改进的P、D、C、A循环指导下一轮教学,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进一步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加强网上师生互动,延伸课堂教学时空,及时解决学生课堂听不懂的问题,彻底消除课时数不足等不利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践课教学条件,解决典型病变的大体标本种类少和数量不足问题;增加实习课,完善动态观察病变过程的条件,加深学生对重点病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实践技能。加强多媒体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多媒体设备较好的清晰度;增加大教室多媒体投影设备的数量,使学生在教室的任何方位都能看清屏幕上的教学内容。
基于PDCA循环的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在计划(P)、执行(D)、检查(C)、改进(A)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具体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与控制,促进质量控制的可核实性和有效性[4],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激发,测试合格率和平均分数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闫丽,孙国平.运用PDCA循环提高我院研究生入院教育课程质量[J].时代教育,2016(2):68-69.
[2]刘应时.病理学总论与各论结合教学的尝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4):85-86.
[3]宫丽平.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9):827-829.
[4]满强,凌志海,原玲玲.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5, 36(10):84-88.
R36
A
1672-4437(2017)02-0048-04
2017-3-27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7jkyxm05)。
李蔚然(1988-),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皮肤病与性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