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欢欢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探析高职学生德育课的教育方式
潘欢欢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近些年来蓬勃发展,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如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值得深思和重视。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抓好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
高职学生;德育课;教育方式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当今社会发展,道德教育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大学生来说,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就目前来说,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问题。(一)对道德的认知。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首先,他们认为自己都是有道德的人,也能意识到道德存在人的意识当中,引导支配自身的行为,是一种自律。但对于更高层次的道德却不甚了解,例如,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什么样的道德理念是更高层次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更高层面的道德行为。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向他们由浅入深的讲授知识尤为重要。(二)对道德的践行。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张扬、活跃、好动,但自律意识薄弱,甚至有时候不能控制自身的行为,得过且过,从整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成两类,一类高职学生有着较高的觉悟,对道德标准有自身的认识,能够自觉地做出符合一般道德标准的事,另一类高职学生过分关注于学习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对道德的重视,只是心里清楚而已,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有时甚至会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品质还需要加强引导、教育和提高,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从共性中区别个性,从他们道德品质的不同特点入手,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职学生从年龄上来说已经成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趋于稳定,有其自身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一)阶段性。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再加高中三年,经历过高考后,升入大学学习,这种学制的划分,客观上使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个人道德的形成也具有阶段性。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道德素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比方说,缺少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的系统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这也是大学生走进社会,参加工作中的关键性教育。(二)可塑性。大学生虽然三观已经形成,但还有纠偏的可能性。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就道德品质而言,也存在巨大差距,有的学生还可能三观不正,因此,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再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开展教育工作的。那么对这些学生就要重新进行引导,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树立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三)延伸性。延伸性在这里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道德品质发展能够得到延续,道德境界能够得到提升。高职学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道德品质。因此,这对高校教师的重要启示就是怎么样能够产生效应最大化和长期化,学生能够把学校养成的良好道德品质带到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中,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有句谚语说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方式也是如此。不拘泥于一种方式,一种方法,在我看来,方式方法有很多,本文试着从两个主要层面对道德教育的路径做出概括,一种是示范性教育,另一种是参与性教育。(一)示范性教育。首先,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首当其冲的。老师的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种示范,示范给学生,即是言传身教,大学里的老师在传授专业的课程时,更多的应该在传授做人的道理,即传道,尤其是德育课的老师,德育课老师是道德教育的直接讲授者,不仅仅要讲授课本上的知识点,还要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注意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方法的选择,琢磨借助什么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什么样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这些都是上好一节课需要重点准备的事情,准备的素材没有新意和吸引力,学生就会思想抛锚,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就教师讲授课来说,课程的重难点安排要突出,重在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灌输,对于图片、音频、视频的选择要新颖、独特具有吸引力,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作为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做的重点准备工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具有教育作用,大学老师的知识水平较高,但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会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对道德教育无疑是有潜移默化的帮助作用,因此,说到底这也是身为老师的示范作用。(二)参与性教育。首先,在德育课的课堂讲授上,要把学生放在主动学的位置上,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积极探讨,由学生得出的答案,更能引起共鸣。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充分利用好校园活动这个平台,特别是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活动,比如道德大讲堂、法制报告会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在道德大讲堂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更明显,需要学生结合道德大讲堂的主题,编排内容,像朗诵、话剧和讲故事等等,学生参与其中,更加深刻体会道德的内涵,增加对道德教育的认同感。最后,向榜样模范学习不如去学做道德模范那样的事,像学雷锋做好事,学习身边优秀的道德模范,进而去树立优良的道德观念,去做有品德的事,以模范为榜样,去践行道德。
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的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从两个方面探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路径,只有将两者兼顾,才能看见成效。
[1]邓晖,姚晓丹,陈鹏.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N].光明日报,2016年12月9日(01版)
[2]方凤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
潘欢欢(1988-),女,陕西省西安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