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贵州省兴仁县第十二小学
【摘 要】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学习。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可以成为小学数学的“活”教材。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着丰富的思维和想象力,但日常生活经验不足。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材的内容、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思考、发现问题等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原则 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师生的互动性。正是这种理念的要求,课堂成为学生知识的构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最重要渠道。基于此,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有效情境,减少指令性的成分,避免封闭、禁锢的课堂。创设数学情境是小学课堂中常用的策略之一,它能更好地解决数学教材中某些抽象知识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衔接不足,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点。因此,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创设适当的情境,更容易唤醒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更易让小学生深入到问题情境中,自觉主动地加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一、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生在面对困难的问题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产生畏惧、害怕、焦虑等心态,并且开始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但是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探究挑战等心理,会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需要充分的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挑战欲,这就需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在课前的引人中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汽车为引导,为什么汽车可以行驶的快速而稳定呢?有的同学会回答是因为汽车的的轮子是圆形的,有的同学会立马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汽车的轮子是方形的会是怎样的呢?这个质疑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冲突,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很据这个问题分组探讨,交流探究,为了弄懂这个问题充分调动思维,将会加以引导,之后教师再逐渐的引人圆相关的概念,学生学习上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她们关注事物的重点往往是有趣的、好玩的,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创设故事教学情境。小学生比较喜欢故事而且很容易融人到故事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是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的,会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效果会得到提高。在创设故事情境中,教师需要注重情境素材的选取,素材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编写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融人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小明、小红、笑笑是三兄妹,有一天她们吵着要吃甘蔗,小明是大哥,他自认为懂事的说我不要太多,只要一根,但是我要最长的,笑笑是最小的妹妹,嚷着着说我要最多的,小红嘴精明说:“我的根数要比大哥多,长度比妹妹长。”爸爸仔细一算,去买了三根甘蔗回来,给了大哥哥一整根,将第二根分成4段,给小红两段,将第三根分成六段给笑笑三段,爸爸这么分配公平么?学生融人到故事中来,主动地研究探讨,并逐渐的引人分数的基本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会空前高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欲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会加深,数学细微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乐于学习,热爱学习。
三、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数学是一个抽象难懂,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畏惧退缩的心理。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以游戲为元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导的探索新知识,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与复习中,可以设计一个邮递员送信的小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1个信箱,分别标出数字0至11,然后准备卡片若干,在上面写上10以内的加减法的算式,学生根据算式结果将卡片投人到不同的信箱中去,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彼此之间比赛看谁又快又准,这样有趣的游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充分的调动起来,当结果出现差异的时候,学生彼此之间将展开激烈的交流探讨,使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在游戏中将知识逐步的理解消化,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将数学教学融人到创设情境中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创设生活情境,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走出教材的束缚,走出枯燥难懂的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走向生活,走进生活。使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数学的巨大魅力。在学习“比大小”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实际生活引人进来:先让学生将书本与课桌进行比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然可以比较出来。教师再将自己的教案与黑板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学生自然说出来黑板的面积大,教案的面积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什么比什么大呢?……通过这种摆一摆,说一说的形式,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知识,快速的融人到学习生活中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妹菊.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艺术[J].学术研究,2011(7)
[2]韩国银.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1(39).